張瑾明白,自己這次出征興許是此生最後一次征戰,這種機會豈能放過,聞言笑道:“老夫就是傾家蕩產,也會湊上這筆錢。”
眾人大笑,張瑾大業年間就是大將軍,十萬身價是絕對不止,哪需要傾家蕩產,楊公卿、徐世績、崔樞等人不是一方豪強,就是家底殷實,真困難的恐怕只有劉德裕;就是程咬金,也能向裴家調劑。鄭元琮等人都答應了,劉德裕也答應了,楊崇親自寫了兩封信給徐世績和王要漢說明情況;張行成行文戶部,要求派有經驗的人來協助。
對於元弘善,楊崇誇獎了兩句,不過沒做任何表示,右翊衛還有隱患,現在不適合動人,也不能動人。楊崇臨走的時候叮囑眾人,長期駐防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對方對手下官兵的收買,所以軍紀一定要嚴格,發現不對的苗頭就要當機立斷,不能手軟;楊崇半開玩笑地說:“你們放心,我不怕任何人。”
張瑾、崔樞等人都是官場老手,那會不清楚楊崇到達長安的日子就是一系列大動作的開始,這次楊崇帶史大千和楊公卿的軍隊回長安,讓長安的軍中將領幾乎全是楊崇的親信。楊公卿原是王世充手下的第一大將,在兩軍一開戰就投靠楊崇,很明顯是楊崇佈局已久的一顆棋子。
楊崇從洛陽收兵帶來的意外好處就是杜伏威、丁叔則、盧祖尚神經鬆弛下來以後,都派人前來聯絡,商量歸附的事情;八百里快報比楊崇回師的速度還快,已然先一步過了潼關到達長安,讓尚書檯是一片歡騰。得知楊崇大軍將至,元威和楊汪商量後,決定帶著人去城外迎接,一時間,長安東面的城門都是車水馬龍。
南陽公主楊慈佑比任何時候都著急,快要以淚洗面了,崔民乾等人是囚車押到長安的,就連楊綝、楊師道都沒有釋放;由於在李淵的皇宮、李建成的太子府、崔民乾的住所搜到裴熙載等人的信件作證,孫伏伽、封德彝、牛方智把楊侑復位一案定位成與李唐勾結顛覆大隋,至於擁立楊侑,不過是一個兵變的幌子。
這樣的詮釋對事件的參與者很不利,對於兩次退位禪讓的楊侑更不利,如果有證據證明楊侑是想借助李淵的力量復出,楊侑能否活命都是問題。楊侑已經被關起來,任何人不得探望,很明顯,王叔玠、諸葛嘉會、皇甫聿道不想把事情鬧大,在楊崇和中樞商量出結果前,不能再出么蛾子。
楊慈佑找過韋家、崔瑤、楊侗,都閉門不見;最終蔡王楊智積讓人傳了個話過來,不要折騰了,等案情明瞭後,他會向楊崇求個情。楊慈佑不相信蔡王楊智積在楊崇面前有多大的面子,只能半信半疑;根據現在透露出來的訊息,蔡王楊智積就是楊崇的一個同謀,因為楊崇的計策才從父親楊廣和叛臣宇文化及手中活了下來。
楊慈佑聽說楊崇回來,立刻就想去找楊崇,被公孫蕙蘭攔住了,公孫蕙蘭說得很直白:“今天納言元威和尚書左丞楊汪帶領六部尚書在十里長亭迎接大軍迴歸,他們之間肯定有事要談,晚上楊崇還要回家相聚,不如明天白天再到越國公府拜訪,反正楊侑的事不會在一兩天定下來。”
可是讓兩人措手不及的是,李唐的淮安郡王李神通、侍中高士廉、納言陳叔達、秘書監裴晞、右屯衛大將軍竇琮被殺;黃門侍郎溫大雅、駙馬都尉楊師道等十一名李唐官員下午就被判決,重打五十棍流放高昌,兩個女人驚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杯雙雙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公孫蕙蘭急忙跑出去打聽,到了傍晚才從蔡王世子楊道玄那裡弄清楚詳情,和楊道玄一起來見楊慈佑。聽說除了楊綝已經脫身,崔民幹牽扯到楊侑復位一案,其他李唐重臣全部流放三千里,抄沒家產,全家入奴籍,不得贖出。楊慈佑心中立馬火起,暴躁地罵道:“他楊崇以為自己是誰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楊道玄想想說:“這事楊崇沒有退路,崔民乾等人就是仗著高第的身份與楊崇死扛,看楊崇敢殺還是不敢殺;楊崇不敢殺,但是做法更絕,就是要他們生不如死,家屬不流放直接在當地貶為奴籍,男的做勞役,女的入樂坊,而且不管老人孩子,都不允許贖出。聽說十一個人判決後,立刻有二十多名李唐官員主動交待自己的罪行,就是不想禍及家人。”
楊慈佑渾身發冷,楊崇這是故意在打士族的臉,沒有區別對待,遇鬼殺鬼遇佛殺佛;其他人要打楊崇的臉只有從崔民幹身上下手,那就是把裴熙載、韋義節、東方舉、韋焜、張儉在內一十九人罪名落實,然後看十九條人命會不會拼得過一條人命。
楊慈佑瞬間明白了楊崇為什麼不稱王,出了再大的事,他不過是一個左僕射越國公,連罪己詔都不用下。很明顯,蔡王楊智積那些老狐狸早就看明白這一點,料定楊崇和門閥必有惡戰,所以裝聾作啞,悠然自得地享受人生,難怪楊崇橫掃半壁江山,手下無數的精明人,都一直沒有人出來勸楊崇稱王稱帝。
崔民幹投奔李淵,讓裴熙載在長安鬧出事來就是想把楊崇逼到絕境,要楊崇在成氣候之前向門閥低頭;可惜楊崇戰功無敵,一趟東征,李淵被趕到漢水邊與梁王蕭銑廝殺,王世充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僅剩洛陽一座城池。楊崇與王世充議和,急著趕回來,就是認為能夠公開自己的態度了,縱使五姓七望全部離去,大不了靠著姜奪、楊公卿等人捲土重來。
頓時,楊慈佑感覺自己深深的無力,兩方人都是不值得依靠的;楊道玄輕輕說道:“楊崇故意留了一個缺口,就是崔民幹。公主千萬不要跟在別人後面撲上去,那不是一條人命,而是二十條人命,二百條人命,甚至更多;去高昌的人,大部分是不可能回來了,吏部已經下文高昌,不許擅自使用減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