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不同意說:“太冒險,饒樂城又不在手,等於是孤軍深入。看樣子頡利很清楚奚族的情況,所以把這個燙山芋扔給我了。要想辦法引奚族出來,在外面把它解決了,他們不是種穄子嗎,還是向靺鞨租的地,秋熟收穫,窖之山下以為存糧,如果我們在源水頭附近運糧食,他們搶不搶?”
徐世績考慮了一下說:“奚族是半耕半牧,這個主意可以試試,我們以幫助獨活部為名,出動兩千軍隊,運糧到饒樂城外紮營,把大軍的行蹤隱藏起來,如果奚族出來搶劫,我們正好動手。”
楊崇首肯了方案,具體的事情徐世績自去安排,楊崇和崔民壽、蕭瑀、王恭、崔寶山等人繼續商量的就是在東北廣建軍衛,推廣屯田法,組建軍屯、商屯和民屯等多種形式的墾田模式。軍方繼續是朝廷調撥耕牛、農具和種子,初期土地不徵收稅糧,但是允許軍中將士像當地居民一樣落戶,分田的標準按府兵的標準提高兩成。
商屯就是“鹽屯”,號召百姓屯田,讓鹽商自出財力招遊民開墾邊地,以生產的穀物替代商稅,向官府換取淮鹽、解鹽鹽引。民屯就是招募中原流民和東北胡族中無地農民,集體耕種官田或墾荒,按規定納糧,依舊是三年轉換。政事堂和樞密院批准了楊崇的計劃,也是看到了東北問題的曙光。
營州屯田想要進一步,最關鍵的就是商屯,其中關係到巨大的鹽業利潤,楊崇親自到涿郡,就是想聽聽地方上的看法。崔民壽苦笑著說:“屯田有一個負面問題,農忙時節為了保障收成,人手必須保證足夠,一旦田地變成自家的,恐怕就是軍隊裡有事,都會心神不安,再說屯田軍掙到錢,精銳部隊掙不到錢,會產生分化。”
楊崇聽懂了,說的是下面小兵的事,其實講的是上面將領的事,孟讓、馬德來、郝孝德從屯田和雜務中升職,就一直被同僚詬病。邊鎮商業不發達,河西軍軍紀不允許出去打邊草,邊軍有怨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楊崇點點頭說:“如果邊軍的軍餉每個月存放在銀行,一年百分之三十利息呢?”
長安銀行的利息一年百分之十二,這是變相的加餉,但是考慮到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費,這是可以接受的方案。眾人一時沉默,都在心中衡量著其中的利弊,王恭低聲問道:“王爺對商屯是否有詳細規劃?”
目前做鹽生意的不是朝中顯貴,就是門閥士族,楊崇自己就是一個大鹽商;所以這種公開場合的會議很難說實質性東西,弄不好就會平白無故得罪人。王恭出自越王府,自然曉得楊崇每次拿出來的東西都會在王府經過多少次討論,與其大家耽誤時間,不如直接聽聽王府的方案。
虞綽拿出一張地圖說道:“根據里程遠近,二至五石糧食可向政府換取兩百斤鹽的遼東鹽引,此後隨形勢變化、米價高低,戶部主導變動。鹽商按照樞密院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糧倉換取鹽引,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把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朝廷不允許將鹽引作為賞賜,遼東鹽引不允許轉手,任何鹽引制度的改變都必須戶部、兵部、樞密院共同批准。”
王恭等人點點頭,如果鹽引可以賞賜,那麼貴族官僚見持有鹽引有利可圖,肯定會紛紛奏討鹽引,轉賣於鹽商,從中牟利。遼東鹽引不允許轉手,是考慮到河北遼西的這些高官,怕他們在其中做手腳;三個部門同意批准,自然是怕某一個部門為了自家的利益毀壞商屯的基礎。
蕭瑀沉思了半炷香的時間,終於按捺不住說:“越王,我不擔心你,你是少有的眼光毒辣之人,我擔心的是以後,是你不在的以後。”
楊崇才多大,蕭瑀這是明顯的大逆不道的話,但是崔民壽等人沒有一個發怒,因為這是實話,像商屯這種方案還要越王府主動提出,本來就顯得在河北的這批官員有所欠缺。或許現在楊崇能替這批官吏事事考慮周全,但是形勢總會是變化的;楊崇喝了一口茶說:“人有所短,必有所長。我就是對做生意這些感興趣,雕蟲小技罷了。蕭大人說得沒錯,所以我向大家保證,十年內解決高句麗問題,二十年內結束軍屯。”
二十年內結束,所有人不再爭辯了;很多年以後,王恭和人說起這一刻,是這樣描述的:“越王根本沒說什麼細節,只是端著茶杯靠在椅子上,很自信地那麼一說,就象是在說第二天中午晚上要吃什麼菜一樣,從容淡定。”
當糧食到了饒樂城,奚族果真上了當,面對隋軍兩千人的小寨,調集了兩萬大軍進行突襲,沒想到河西軍兩千步軍是徐世績按照虎步營訓練出來的精兵,還包括五百重甲步兵;面對奚族的兩翼包圍,中郎將張儉命令步兵佔據制高點,利用弓弩還擊,一旦奚族衝近,就集中長矛一致朝外。張儉親率強勁重步兵在東邊的山坡上擺好陣勢,一連打退了奚族的三次衝鋒。
奚族大酋長蘇支惱怒之下命令全軍發動總攻,不惜傷亡也要拿下陣地,正在激戰中,天空出現了飛艇,蘇定方的常捷營四千騎突然出現在奚族大軍背後,乘亂髮動進攻。奚族騎兵都在前線,蘇支身邊包括權貴親衛不到兩千人,有些人還來不及上馬,就被常捷營的騎兵砍飛了人頭,蘇支不到十招就被蘇定方一槊刺死,奚族的大旗隨之倒地。
飛艇在步軍陣地前扔下天雷,奚族全軍大亂,敗退如潮,張儉立即下令出擊;加上郭慶的騎兵趕到,河西軍在三十里長的戰線上展開夾擊。常捷營在蘇定方的率領下從頭殺到尾,斬殺奚族五千多人,奚族的鬥志徹底瓦解,全軍崩潰,被蘇定方、郭慶追殺百里,除了六百多騎兵逃走,全軍覆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