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杜淹看見水煮牛肉上來,拿起筷子不屑地說:“你是想看看,在糧食問題解決以後,江淮、江南的百姓是否和你一開始假設的一樣幸福。我告訴你,不用看,肯定沒有;你就說長安,產量上來了,稅減了,可大部分的地主都加了租子,那一份好處落到了地主的手中,一般百姓並沒有獲得多大實惠,最關鍵的,還是得看你對山越的結果。”
杜淹的話就象一根針,刺得楊崇有些難受,天棄、楊延達等人從各方面收集上來的訊息早就證明了這一點,物質條件上去後,老百姓的日子改變得有限。不過杜淹說的對,楊崇的牌面在山越,金陵鐵廠就是給江南士族一記響亮的耳光,一旁坐著的崔瑤給楊崇斟了杯酒問:“尚書省不是下文規定了收租的比例,難道他們不放在眼中?”
杜淹苦澀地說:“如果下文就有作用,那還需要官員做什麼。尚書省本身對這件事就不情願,自從徐康他們調走,長安、萬年新換上的縣令根本不敢惹門閥豪強;其實就算徐康他們還在,那些人也可以用陰陽合同來糊弄官府,畢竟地方上這麼多事,沒那麼多的人力去查。”
楊崇果斷地說:“不能增加官員,治國如烹小鮮,最忌諱的就是十羊九牧,一旦到了那個地步,真的就全部完了。還是考慮把長安、萬年兩縣的縣令換掉,調盧君業、牛方裕入京,擔任兩縣縣令;調元韶、高元禮為監門將軍,常何、牛進達調往程咬金部任虎牙郎將。至於查賬,再等個幾年,大批的學校畢業生出來,就有查賬的吏員了。”
杜淹一愣,隨即啞然失笑,枉費自己擔心,其實楊崇早有準備,不過今天是拿自己做了次由頭;杜淹笑指著楊崇,搖頭說:“那你要幫我安排兩人,一個是刑部員外郎郅懷道,懷道在擔任吏部主事時便有清慎之名,當時聖天子下江都,百官都隨聲附和,唯獨懷道反對。另一個是高孝基的兒子高充。”
高孝基是當年杜淹的恩主,推薦杜淹出仕,杜淹也正是有了這個身份,才會被楊崇帶到高昌任職,從此一路高遷;郅懷道不知道是誰,但是敢當面反對楊廣的人,肯定有些膽識和眼界,楊崇點頭說:“沒問題,讓兩人跟我一起先去江南,只是你是吏部尚書,為什麼不推薦劉林甫?”
劉林甫是李淵在長安時任命的內史舍人,典掌機密,以才幹見稱;楊崇打進長安後,劉林甫歸降,被調到吏部擔任員外郎,選人精慎、公允,知人之鑑,很多人都說劉林甫他是第二個高孝基。杜淹直言不諱地說:“和你調走常何的意思一樣,劉林甫不是我們一路人,目前不可大用。”
楊崇默然,杜淹說得沒問題,現在劉林甫只有選人的權力,看不出什麼不妥,一旦提到可以任命人的位置,如果和自己不是一條心,專門提拔一些獨立特行的人,那就是沒事找事。幾個人的任命打了尚書省一個措手不及,縣令是由郡丞諸葛嘉會安排的,監門將軍是樞密院安排的,越王府、吏部批一個行文,連政事堂討論都省了。
政事堂難免會有不滿,但是元威和楊汪的態度就是一切楊崇說了算,杜伏威身份尷尬,其他人都無法插上話,只好預設。隨著行文一下,調動的各人紛紛動身,牛進達、常何雖然心中不願意,但是家人都暗地裡囑咐,這是一個脫離是非圈的好機會,結交杜伏威雖然一時看上去風光,但是最後結果可慮;王挺、程咬金都是楊崇看重的人,將來建功立業,前途不可限量。
盧君業到了長安後,立即前往越王府拜見楊崇,盧君業明白,長安縣令這一步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等於不再是王世充的舊臣,給個官如同安慰獎,而是真正有希望回到高層。楊崇沒見他,只是讓鄭頲出面接待。兩人在王世充手下做過兩年同事,鄭頲就直截了當地說:“長安權貴橫行,越王希望縣令能把事情管好,盧大人放手去做,只要真是為了百姓,有什麼事,諸葛郡丞和越王府都會幫你擔著。”
誰不知道諸葛兄弟和楊崇是一家人,想起堂兄盧彥卿的信,盧君業明白,自己必須表明立場,否則日後在長安遲早會陷入風波。既然兩人只能選擇一個,盧君業的性命是楊崇救的,官職是楊崇封的,哪還有選擇的餘地;盧君業慨然說:“下官明白,請鄭大人轉告越王,下官一定不辜負越王厚愛維持好長安的秩序,造福百姓。”
鄭頲滿意地點頭笑道:“越王對大人有信心。正好有一件事,還需要盧大人幫忙,就是武家的事情。”
盧君業聽說了,楊崇都赦免了裴寂等人,但是對名不經傳的武士彠死活不肯鬆口,武家與楊崇曾有生意來往,多方託人打探,始終不得要領。武士彠被關在百騎營的秘密地點,任何人都見不到,洛陽就有人議論,很可能是武士彠肩負了李家的某項重託,被百騎營發現了,才會有這個結果。
盧君業明白,這就是投名狀,急忙拱手問道:“鄭大人請講。”
鄭頲低聲說:“武士彠是當年秦王府案有關,他父親當時負責供應秦王府的豆腐,據說秦王妃特別喜歡吃豆腐宴,每餐必食豆腐。崔家找到了當年的兩名廚子和一名婢女,說武家每次送的豆腐都有一塊是專門給秦王妃的,這很可疑,楊府也做豆腐,根本不存在單做一小塊的事情,除非豆腐裡有文章。武家的豆腐坊就在長安縣。”
松鼠園就賣豆腐,對此的判斷不會錯,至於為什麼百騎營不查,要自己出面,肯定有另外的原因;盧君業久經宦海,不是怕事的人,會意說:“越王是想在武家打探出訊息,我上任後就安排人來調查這件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