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三人和楊崇打交道時間都很長,曉得楊崇的秉性;杜淹試探著問:“丞相以為郝婷背後的人是長安的一幫有錢人?”
楊崇靠在椅子上,有些疲倦地說:“郝婷的請求只是一個試探,不是真的想讓李家人被釋放,而是試探我和姜菲的底線,郝婷嫁給姜奪以後能不能插手政事,將來能不能利用姜奪,與我們產生分歧,甚至分庭對抗。郝婷自己可能只是因為心軟或者有沒有面子的事,幕後的人才真是其心可誅,你們可知道,最近有誰與郝婷走得比較近?”
郝婷是姜菲的師妹和閨蜜,跟隨姜菲從張掖到長安,姜菲還有眼線在女兵營和宮中作坊,對於郝婷的情況大部分是瞭解的,順口答道:“郝婷和公孫蕙蘭、楊靜徽姐妹處得比較好,還有就是樓觀道的同門師姐妹。”
楊崇斟酌著說:“大哥難得喜歡郝婷,就不要節外生枝了,等會姜菲、崔瑤你們在內院陪郝婷吃飯,就說可以向我提這件事,想法打探一下是誰要郝婷出來問的。問不出來也沒關係,禮部擬一個名單,把準備釋放人員的家眷全部提前充軍青海,看誰來領走她們;還有就是打草驚蛇,看緊李世民的家眷,讓長孫無乃去辦退婚手續,大張旗鼓地為觀音婢找婆家。”
長安的權貴不會無慾無故地為李家出力,李家肯定又來人主持,楊崇的辦法就是找出是李淵還是李世民派來的人,觀音婢從小與李世民一起長大,是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無忌的妹妹,李世民的手下就是死光了,也不能讓李世民受此大辱。假如觀音婢嫁人,那些人都不動,那肯定是李淵的人,楊崇就可以針對李淵的心態採取動作。
元無竭呵呵笑道:“史懷義健壯年輕,可以和觀音婢成親。”
楊崇滿意地點點頭,姜菲和崔瑤幾乎在房間中呆不下去,領教了老公楊崇圈子裡人的無恥,果真是一個比一個沒有下限。元無竭他們商議完事情就走了,郝婷是吃飯到半夜才走,什麼底都沒透,姜菲讓尉遲立一直把郝婷護送回女兵營。
客人們都走了,姜菲抽身回頭,一路走進楊崇書房,楊崇正坐在辦公桌後在奮筆疾書;姜菲掩上門,邁著蓮步繞過去,趁楊崇停筆的時候,坐到楊崇腿上,雙手勾住楊崇的脖子,輕聲問:“是不是找到金子了?”
姜菲是知道的,楊崇幾個月前就派孟翻、方醜、楊延山帶著人去潼關尋找金礦了,楊崇只記得潼關附近,具體位置根本無法確定,所以一直沒有訊息。但是楊崇今天這麼一說,很可能有結果了,楊崇摟住姜菲說:“孟翻已經把手續辦好了,說最快二十天就能產黃金,所以我準備把在武威準備好的金幣、金條在長安亮相,收集一下反應。”
姜菲的腰不象元襲人那麼軟,也不象崔瑤那麼豐腴,很有彈性,依舊象十七八歲的時候,摸著有活力的感覺。楊崇摟著自己的女人,感受到芬芳而溫馨的氣息,再也沒心思辦公,越抱越緊,手也開始不老實起來;姜菲用手攔了兩次沒攔住,索性隨楊崇肆意。
兩人正在溫存,姜菲在迷亂中聽到腳步聲,立即從楊崇身上跳起來,還沒整理好衣服,書房的門被推開,元襲人和崔瑤一前一後走了進來。看見楊崇、姜菲衣裳不整,兩人不由得笑了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姜菲咬著牙說:“明天等相公去上班了,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姜菲說到後來也笑了起來,楊崇笑著問道:“你倆有什麼事?”
崔瑤很明顯喝了不少酒,笑著不說話,直接躺到書房一側的床上;元襲人回手鎖上書房的門,走近辦公桌說:“沒事,就是估摸著你兩人在忙,來看看。”
楊崇伸手一把拽過元襲人,恐嚇道:“膽子不小,我要懲罰你。”
姜菲咳嗽了一聲說:“你倆別演戲,襲人,有什麼事直說。”
元襲人擺脫楊崇的手,站直身子輕聲說:“我就是想知道一下,昆明鎮準備怎麼辦?”
都曉得楊崇資金緊張,昆明鎮在官府擺了三天無人問津,最後戶部委託拍賣行拍賣,報名的只有元襲人和獨狐虹,連楊靜徽都沒有來,長安令狐幾家故意來挑事,最後競價,元襲人兩人以十九萬貫中標。藍田縣一個縣城的房子估價也不到十萬貫,所有人都認為元襲人報高了價格,穩賠。楊崇含笑望著元襲人:“不相信老公,還是獨狐虹怕了。”
元襲人在燈光下,笑顏如花說:“獨狐虹根本不在乎,是我怕做虧了,讓大家笑話。”
楊崇示意元襲人看自己在桌上畫的草圖說:“按照藍田縣的房子肯定賣不上價,昆明鎮是什麼地方,以後是上等人住的豪宅區。你看,師兄準備作為風景區的山丘、河汊,我準備建別墅,專門是踏青休息的所在,配上一個釣魚臺,攜美人出遊,垂釣在如畫的風景裡,該是何等的愜意。”
姜菲輕啐了一聲問:“準備賣多少錢一座?”
圖紙上顯示楊崇計算過,二十座宅子;楊崇用筆點著圖紙答道:“最起碼四千貫一套,這還不是最貴的,最貴的是這裡,鎮中的豐市延伸到鎮邊,和我們自家的地塊上的集市連在一起,一直到昆明池邊。我打算在這裡讓李春建一座橋,還有觀景長廊連線大路、碼頭,這樣在昆明池和豐市之間就有了一塊空地,兩家加起來建八座別墅,都是兩層樓的,七千貫一座,大路旁還能建一排小商鋪,做個客棧什麼的。”
楊崇指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塊邊緣地,原本是在昆明鎮的角上,面臨著自然的水溝,但是石橋、長廊一建,可以直通豐市、大道和昆明池邊,反而變成鬧中取靜的黃金地段。楊崇畫的別墅是後世的連體別墅,有著濃郁的歐洲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因為西域就有相似的建築物,姜菲對楊崇的思維出處並沒有懷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