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512章 昆明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2章 昆明鎮

周紹基同意獨狐篡的看法,統一南方肯定是需要船隻的,尤其嶺南一帶,甚至需要海船;按照楊崇的眼光,不會不參與其中,或許楊崇還有新的造船工藝或方法;兩人正聊著,楊崇已經和天緱走了回來,楊崇笑著說:“袁天罡在前面做了一個模型,我們過去看看。”

一行人到了昆明池工程指揮部,袁天罡真做了一塊巨大的實景規劃圖,把建成後的城池在模型中一一展現,栩栩如真。等袁天罡和蓋文懿到了,楊崇邊看邊誇獎,指著模型說:“指揮部的房子以後似乎變成了備用的附房,太浪費,按我的看法,不如在這裡開設一個大門,四周種上花木,把指揮部變成一個小的博物館,天罡的這個模型就可以一直放在這裡讓人參觀。”

“博物館,好主意。”袁天罡興致勃勃地問:“準備展覽什麼?”

楊崇指著豐鎬方向說:“模型。那裡就是西周豐京和鎬京所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城市,讓學院幫忙,根據史書做出當年城池的模型。還有昆明湖、龍首原、阿房宮、漢代長安城,再擺些西周、秦漢的文物,就是長安的一個歷史發展側面,讓科技城也沾上一些文化的氣息。”

眾人大笑,袁天罡開著玩笑說:“丞相,還有個麻煩事非你不能解決,大學旁那座昆明鎮上面不撥款,就是無償劃了一塊地,讓我們自籌資金。諸葛嘉會說,最好你出面,讓有錢人在鎮上再開一些工坊。”

附近有工坊,有學校,這在後世就是標標準準的黃金地帶,哪有需要解決的事情,需要改變觀念;楊崇脫口道:“那怎麼行,再開工坊,人住哪裡,這樣吧,你去戶部和長安郡討個說法,看有沒有人願意出資的,如果沒有,你就去找二夫人和獨狐虹,讓她們出錢把這個小鎮負責建起來。”

“丞相。”獨狐篡當面還是給楊崇面子的,不再像過去一樣直呼其名,但是獨狐篡說話的語氣還是很急:“獨狐家現在也困難,拿不出這麼多錢。”

楊崇耐人尋味地笑笑說:“要是獨狐家出錢,我還不願意,獨狐虹在銀行裡有錢。元君寶、褚遂良,到時候你倆陪著袁天罡進城去辦這件事,籌錢的事交給二夫人,你們只管記賬,監督錢用在什麼地方,有沒有人貪墨浪費,再找龐煥要幾個學生在下面跑腿,將來賺了錢,我在鎮上賞你們一人一套宅子。”

褚遂良心機深沉,曉得楊崇在這方面是目光獨具,喊自己和元君寶出面必有深意,眼都不眨就答應下來;袁天罡立即動身,去找諸葛嘉會和房彥藻討說法,楊崇既然願意包底,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底氣一足,袁天罡走路的腰板都是筆直的。

楊崇和周紹基等人去看了船坊,杉木、松木、柏木等木料已經運來,工匠們正在根據不同的需要做除蟲、防蟻、防腐,烘乾處理;桅、梁、枋檣、舵、櫓等船體不同的部位,需要的木材不同。設計室裡,按照楊崇的要求,兩位師傅正在設計不同的船隻,一種是客船,一種是貨船。

周紹基仔細看了看設計圖,船隻也就是一般的船隻,沒有什麼驚人的地方;但是五名師傅的下手畫出的圖讓周紹基讚不絕口,線條清晰流暢,數字、標記都畫得極其清楚,船體的每一面都展示在圖形中,讓人一目瞭然。周紹基發現骨架與板之間,船體與上層建築物之間的連結是用榫接結合鐵釘釘連,便曉得楊崇目的在大船上,昆明池的船坊就是給一群人練手用的。

獨狐篡也看到了鐵釘,恍然大悟說:“丞相,你的機械廠就是生產菜刀、鐵鍋、鐵釘這些東西。”

楊崇點頭說:“農用的犁、鍤、鏟、鋤、耙、鐮,工具中的斧、錛、錘、鑿、刀、鋸、錐、釘,還有生活用具中的鼎、爐、釜、鍋等容器和炊器,以及帶鉤、鑷子、火鉗、剪刀、廚刀、釣魚鉤和縫衣針等。我的工坊就勝在材料的鋼火好,耐用;還有不愁銷路,都可以擺在笑珍齋裡賣。”

獨狐篡輕聲問道:“武川鐵廠準備如何處理?”

楊崇無可奈何地說:“在錢的面前都不願放棄,楊慈佑還說這是他們家財產;算了,關中的鐵廠我都不要了,誰愛管誰管去。”

獨狐篡明白了,楊崇今天請自己來,就是為了說出這一句話,一切都不動,結束鐵廠的糾紛;眾人回城的時候,在路上遇到袁天罡,得知戶部與長安郡都已經發出告示,希望長安的大戶出面承擔昆明鎮的建設,有效期三天,第四天在大業銀行長安分行拍賣。

一進城,楊崇就讓車隊拐到銀行,宇文溫、李淳風都在,李淳風是分行的行長兼拍賣行行長,宇文溫是戶部派駐銀行的戶部郎中。楊崇說自己想從銀行貸款,以元襲人和獨狐虹在長安的所有房產做抵押物,獨狐篡才知道自己的妹妹獨狐虹竟然在長安有三處宅院和一座田莊別院,十足的富婆,最氣人的是獨狐虹直接把地契擺在銀行裡。

宇文溫算了一邊說:“獨狐虹可以抵押出三萬五千貫,元襲人能夠抵押出六萬貫,要不然加上楊靜徽一個,自從被孫思邈治好病,這幾年是一身的鬥志,韋圓照的私產都在她手上,拿出個五萬貫應該沒問題。”

楊靜徽和崔弘度其實是一個毛病,長年的隱忍鬱悶讓心肺受損,影響生機;由於楊崇的穿越,讓孫思邈回到了長安,崔弘度多活了幾年。楊靜徽不過二十多歲,長期服藥和食療後,沒有象歷史上英年早逝,身體反而漸漸好轉,最後痊癒;這次楊靜徽隨河西軍回到長安,代替韋圓照與元威的家人合夥開了崑崙玉坊,日進斗金。

楊崇頷首說:“來不及和圓照通氣,你就和楊靜徽通個氣,或許還有人願意到官府接下差事,最後不行你替我出面,向元家和宇文家各借兩萬貫。”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