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量才是舉,任命常何、長孫安世、孟孝義為監門將軍,李仲文為河源郡郡守,郭善才為海西郡守,盧君業為河南縣令,郭子高擔任陽城縣令,雲定興為軍器監負責弓弩坊的副監。
楊崇原來想把雲定興的位置給崔弘丹,可是崔弘丹心灰意冷之下無意仕途,反而願意去墨焯書院教書,楊崇只好作罷,雲定興的品德有缺,但是在武器方面絕對是個行家。楊侗倒是想找雲定興出口氣,可是雲定興老奸巨猾,帶著三個兒子云師德、雲師端、雲師泰負荊請罪,讓楊侗說不出話來。
楊崇考慮到實際需要,同意了杜淹的建議,以武德殿為丞相府辦公的地方,丞相府官員依舊是越國公府的一幫人,長史還是凌敬,另外增加了司錄庾抱、武騎常侍薛德音、鎧曹參軍褚遂良、郎將史懷義。薛德音是歸降的叛臣,楊崇不想讓他在聚光燈下;褚遂良則是需要打磨,褚亮還在禮部,不適合更高的位置;史懷義則是史大千的請求,在丞相府過渡一段時間,再到軍隊任職就不會因為是李唐降將受歧視。
楊崇搬入武德殿,就立即下令提審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在牢中關的時間不短了,楊崇沒有殺他,也不肯放他,讓所有人都參不透楊崇的用意,聽說今天問案,丞相府立即熱鬧起來,各個衙門幾乎都派人來辦公事,就連宇文愷和南陽公主楊慈佑都聞訊趕來。
楊崇沒有迴避任何人的意思,請宇文愷、楊慈佑、元威、崔處直等人一邊入座旁聽;宇文士及被押了上來,還是那麼儒雅,在牢中的日子沒有消耗掉他的自信和底氣。見到楊崇,宇文士及施禮道:“見過越國公。”
楊崇示意免禮說:“士及,我們都是熟人,就不說走過場的話了,我只問你一件事,你為什麼想幫助李淵謀反?”
宇文士及譏笑地說:“國公弄錯了吧,我是在家兄兵敗的時候,無奈投奔李唐,你就是心中怨恨我捨近求遠,不投靠你,也不用這樣故弄玄虛吧?”
楊崇淡定地說:“我是說李淵還是衛尉的時候,你為什麼和李淵密謀?”
宇文士及臉上的笑容頓然消失,雖然隨即恢復正常,但是望著宇文士及的人都看出,楊崇說到了一個罕為人知的秘密。宇文士及搖搖頭說:“我不清楚國公說的是什麼意思,歸唐後,李淵雖然說我早與他商議此事,不過是為了提高我在李唐中的聲望,當不了真。”
楊崇一揮手,焦俊走上前說:“我們查抄了趙行樞所有的私宅田地,在永平坊的一座小宅院裡發現了一個佈滿機關的密室,花了兩個半月才開啟,在裡面除了趙行樞的往來賬本,還有趙行樞的日記,記錄了他認為可以利用的朝廷大事,關於宇文士及這件事有記錄,當時還有趙行樞、韋保巒在場。”
趙行樞原本是太常寺下面的樂戶,善於經營,短短十年,家財以億計;透過雲定興,趙行樞搭上宇文述的關係,做到折衝郎將、虎牙郎將,與宇文化及兄弟交從甚密。在江都,趙行樞與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宇文智及等人合謀發動兵變,弒逆聖天子楊廣,推宇文化及為丞相主持朝政,後與司馬德戡圖謀宇文化及,事敗被殺。
焦俊說完退下,孫伏伽出面補充道:“我們驗證過趙行樞的日記,根據日記記載的時間,查明李淵、宇文士及、趙行樞、韋保巒那天確實有一個見面的機會,那天是宇文述生日,三人都是去送禮,宇文無及負責接待來賓,但是李淵等人以欣賞書法為名,被宇文士及請到書房。韋保巒在郡守府供認不諱,有書面畫押的供詞。”
宇文士及的面色不再平靜,急切地問道:“韋保巒怎麼說?”
孫伏伽沒有回答,退了下去;楊崇還是淡淡的語氣說道:“士及,韋保巒的事與你無關,你只要說出那個原因就可以了。”
很明顯,這個案子楊崇花了大力氣,保密至今,就是想對照一下兩人的說法,看是不是一樣;宇文士及變得很謹慎,拱手說道:“當時楊玄感圖謀不軌的事已經流傳出來,我們認為楊玄感不足以成事,李淵比楊玄感要強一點。”
楊慈佑一聲悲號,宇文愷面無表情,堂上的楊崇、堂下的宇文士及當時都知道了楊玄感的事,不知道的只有中樞和皇族。楊崇笑笑說:“士及,我問的是你們為什麼選擇李淵,宇文家和韋家的實力都遠遠超過李家,為什麼不謀求恢復宇文氏的天下,或者在代王楊侑身上下功夫。”
宇文士及咬著牙說:“家族當時沒有造反的想法,只是我一個人參與,韋保巒也是這樣,所以都不及李淵有能力。”
楊崇沉默了一會:“士及,只要你說實話,我可以放了你,你想在長安、洛陽做官也可以,想去江陵繼續跟隨李淵也可以。”
“楊崇。”楊慈佑勃然而怒,身為大丞相,竟然一點立場都沒有,公然與叛賊交易,甚至允許叛賊附逆;崔處直攔住說:“公主,楊崇這麼做,必定有他的深意,我們坐著聽就行,這裡是長安,宇文士及沒那麼容易走。”
宇文士及凝視著楊崇說:“第一次在宮中見到你,尚書牛弘就說,你是楊素和崔弘度的合體,當時我們都不信,只有昏君楊廣點頭。楊玄感在關中與各家士族在談價碼,你和楊玄感走得也很近,我們都感覺楊廣會敗;可是關中人不喜歡楊素,因此不喜歡楊玄感,選擇李淵是沒有更合適的人選。誰想到被你鑽了空子,想必你也不願看楊玄感成功。”
宇文士及娓娓而述,順便挑了楊崇兩根刺,楊崇靠在椅子上想了半天說:“佛珈大師是你們的人,將楊玄獎和孔穎達送到武威,就是想禍水西引;同樣,佛珈大師是你們收買楊玄感手下叛變的執行人,佛珈大師後來參與刺殺我,回到長安自殺,就是因為怕你們說出實情,身敗名裂,替鐵門寺召來大禍。這麼說,周謙和衛玄是你們同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