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瑤眉目流動,會意地說:“你不準備立即動水柔,是想看看有哪些世家會露出水面。”
楊崇點頭說道:“人家也想探探我們的底,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我只希望楊侗他們不要參與進來,否則就是血流成河。”
“政治本就是黑暗的,為了利益,楊慈佑、楊侗能和李淵等人結成聯盟,更不要說那些隋朝舊臣。你到現在還不大封官爵,很多人的心裡都是不滿的,元敏、公孫蕙蘭的贖金過於高調,刺激了不少世家的神經,他們敢顛覆大隋,也敢對付你;說實話,該到殺人告誡的時候了。”崔瑤站起來,忽然停住了腳步問:“你是不是算準了這個時間點動手?”
楊崇起立示意苗艾美出去,上前攬住崔瑤的腰說:“你思想這麼敏捷,實在讓我害怕。”
崔瑤狠狠地捶了楊崇兩記說:“壞傢伙。”
獨狐延壽帶著一幫紈絝大鬧瀟湘院,被人以為是打擊楊崇的好時機,城內流言四起,御史們紛紛上書言罪。河東柳家浮出了水面,不僅帶頭公開譴責,而且奔走聯絡忙個不停;柳謇之、柳述、柳顧言先後死去,投奔李唐的柳亨、柳逵都在獄中,現在執大旗的是以前的隋司勳侍郎柳祚、中書舍人柳挺之、水部郎中柳五臣。
寇九珙很快查出,暗中提供朝廷訊息的是調回長安不久的刑部郎中柳威明。柳威明在高昌因反對楊崇蹲過一陣監獄,但最後楊崇得知柳謇之被髮配嶺南後,還是赦免了柳威明。這次也是楊崇想用用柳威明,就調他回長安到刑部擔任郎中,但在柳威明看,這就是對自己的蔑視。
當年參與高昌行動的幾個人,除了死去的陳夔、李昱,崔開遠是元帥府左長史、長孫無乃、王君愕都是一方郡守,柳威明認為自己好歹應該弄個郡丞或上縣令,刑部是六部中權力最小的一個,基本只限於對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員有行刑權,處罰權還在大理寺,刑部郎中就是個辦事的吏,比平民強一點。
柳祚等人就是利用這一點,讓柳威明的叔父柳挺之出面說服了柳威明,柳五臣還去拜見了楊侑,想拉著楊侑和韋家一起;寇九珙分析,柳家似乎達到了目的,韋福子動了起來,另外杜如晦的大哥杜差回到了長安,帶著大批的家奴和糧食,很可能是身負任務。
另一個時空,杜差在洛陽因杜淹挑唆,被王世充殺了,可現在杜淹跟著楊崇西去高昌,沒有涉足洛陽,杜差活著回到了長安。楊崇在同意刑部受理獨狐延壽一案的晚上,淬天閣遭到沉重的打擊,隨著一個個被捕人員的叛變,在長安的秘密據點幾乎被連根拔起,杜差身份暴露,連同化裝成糧商運來的一萬石糧食和六千兩白銀被抄沒。
一聽說淬天閣失利的訊息,韋保巒、韋霽第一時間丟擲了韋福子、楊侑等人;宇文成都隨即開始公開抓人,七家豪門牽扯在內,包括衛玄的兒子衛孝則、竇抗的弟弟竇慶。長安的街頭頓時冷起來,烈日炎炎也壓不住人們心頭的寒氣,楊崇佔據關中後一直沒什麼動作,讓很多人忘了他在高昌、張掖的壯舉,這一刻,所有人的記憶恢復了。
刑部尚書楊汪迅速判了一系列案子,竇軌、柴慎、柴紹、竇慶、衛孝則、李道興、蕭造、段德操、韋福子、柳亨、柳逵、唐憲等一十七人以叛逆罪被判死刑,斬立決;柳威明流放青海,牽連抄家的多達百家。楊崇其實還想做點花樣文章,被楊汪一口拒絕了,楊汪的意思就是立威,爭奪天下不僅僅靠仁義財富就可以了,適當的威嚴震懾都是需要的。
好吧,楊崇承認自己不夠堅強,難怪在歷史上李淵那麼痛恨楊汪,想必在洛陽也是如此強悍的風範。杜淹還是和歷史上一樣想殺了自己的侄子杜差,被楊崇勸阻住了,一個是杜差罪不至死,還有很多情報可以挖掘;另一方面,楊崇對招攬杜差的弟弟杜如晦、杜楚客還抱有想法。
血總是讓人驚醒的,各大士族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家人在監獄裡還是有風險的,說不定哪天為某件事牽連就丟了腦袋,紛紛找楊崇、元威、楊汪等人商議價格贖人,留守司宣佈從江南、河南運糧食來贖人可以打七折。長安的糧價是江南的一倍,比洛陽高三成,所有人都看清楚楊崇的明謀,不到一個月,關中就運進來了九十三萬石的糧食,長安糧價頓時下跌。
監獄裡的人放出來一大半,李秀靜奔走的越發著急,得知幾百人贖金的強大數字,段綸來信說,除非獻上十來個縣,否則就是以益州的富饒也難以湊出這筆現金。李淵的密使帶來了李淵的決定,將必須救出的人壓縮到三十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的子女正妻都早就轉移到南陽,長安的這些女子和宮中的一般妃子可以全部捨棄。
前一段時間看楊崇確實無意再戰,李唐突然發力,王薄、李義滿、孟海公突然投降李唐,攻城略地;李世民、羅藝大軍從北平南下,直撲樂壽,唐、夏河北大戰爆發。李世民的大軍連克趙州、邢州,推進到易水,被竇建德手下大將高士興、王伏寶狙擊,王伏寶勇冠三軍,智勇雙全,唐軍難以推進;突厥和高開道的騎兵同時推進到北平,李世民的大軍只能撤回幽州。
竇建德北面威脅一去,全力南攻,夏軍攻陷李唐所謂的相州成安縣,李唐任命的總管呂珉戰死;緊接著滑州刺史王軌被家奴暗殺,滑州丟失,王薄逃離軍隊,奔走黎陽。李唐巖州刺史王德仁驚恐之下,在林慮縣殺了李唐派給他的河北招慰使宇文明達,獻林慮、臨淇、淇陽三縣給屈突通,投降長安。
李義滿、孟海公無奈放棄平陵,退守曹州;竇建德擔心北面,隨即揮師回援,相繼收復失地,活捉李唐趙州刺史張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冀北招慰使大使張道源等人,一直打到幽州境內才收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