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知道了。”李秀寧咬著嘴唇說完,跟著寇九珙走了;高君雅被鬆了綁,望著楊崇跪倒,痛哭道:“楊崇,李淵誣陷我們勾結突厥,殺了潘長文等人,奪走了太原的兵權。你怎麼能和他同流合汙呢?聖天子對你不薄,你應該起兵討賊啊。”
楊崇沉默片刻說:“君雅,我的際遇你應該清楚,有衛玄和柴慎在,我阻止不了李淵進入長安。如果我搶先一步殺入長安,正好落人口實。”
高君雅一愣,驚問道:“你說衛公是李淵的同謀?”
楊崇無奈地說:“這話我早就說過,還有很多人參與了這件事,可是聖天子和你們就是不信,要不然大隋哪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你先在河西安定下來,給家裡報個平安,時間會證明一切。”
搞定了河西,劉文靜原本歸心似箭,聽了楊崇的話,不由得站住腳步說:“楊總管,你說得有些聳人聽聞。”
楊崇望望劉文靜說:“文靜,等你們佔領長安,就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我有一句話留給你,李淵稱帝的那一刻,就是你應該離開李家的時候,我在河西掃榻以待。”
劉文靜怒道:“楊崇,不要讓我看輕你。”
“是嗎?”楊崇問了一句:“你忠於李淵,還是忠於李世民?你不會相信李淵說要把一切傳給李世民是真的吧?”
劉文靜不敢相信地望著楊崇,汗流浹背,明知道楊崇是明謀,當面挑撥,劉文靜卻找不到一個詞語反駁,以後還要常常考慮楊崇的歹意;因為李世民確確實實告訴過劉文靜,李淵親口說一旦成功,會讓李世民做接班人,而劉文靜正是李世民最堅強的支持者。梁碩等人一看劉文靜的神情就明白,楊崇又一次說中了太原方面的秘密,暗暗稱快。
劉文靜帶著一肚子惆悵走了,臨行前一再叮囑李秀寧,聽李世民的話,不要有任何小動作,就當在張掖遊玩。隔了一天,李秀寧就被送到張掖,交給姜菲看管;楊崇同時去信,為了以後的大計,建議姜菲成立一個兩百人的女兵營,姜菲只改了一個字,讓杜淹協助,招募五百女兵。
當時聽說楊崇要李淵送人質過來,提名的竟然是李淵的三女兒李秀寧,姜菲和元襲人又好氣又好笑,尤其是元襲人,認為是自己懷孕了,楊崇有了想法。只不過元襲人作為小妾,哪有資格管男人娶妾的事,心思全在自己肚子裡的孩子身上;姜菲曉得楊崇在識人上面無人能及,以外的成績彪悍,裡面一定有玄機。
等見到李秀寧談了幾次話,姜菲便認可這個小丫頭除了武功、經驗不到自己,志向才華都不輸於自己,尤其對大事的看法,往往有獨到之處。雖然不清楚其中具體的玄機,姜菲還是決定放過楊崇,楊崇都在大庭廣眾之下承認懼內,讓一幫人跌碎了眼珠子,自己要做得太過分真的會被人戳脊梁骨。
姜菲就算不放過楊崇,一時拿楊崇也沒辦法,送走劉文靜,武威變得更加忙碌,韋節、元威、房玄齡、魚俱羅、馬德來、韋裔等人先後被楊崇召到武威,上上下下都明白,楊崇答應劉文靜不進攻太原,並不代表楊崇會袖手旁觀,這位做生意出身的大老闆,肯定會趁火打劫,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楊崇選擇的目標是梁師都和劉苗王,梁師都已經打敗張世隆,攻入雕陰、弘化、延安等郡,立國號為梁,建立紀元年號永隆。突厥始畢可汗送以狼頭大旗,並贈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稱號。劉苗王佔據左國城,擁兵五萬,自稱劉王,以其弟劉六兒為永安王,其子劉季真為太子。
這是擋在河西軍進攻太原路上的兩隻猛虎,但也是楊崇的機會。梁師都兵鋒雖盛,立足不穩,戰線越拉越長,兵力不足;劉苗王目前正和屈突通的部下虎賁郎將梁德對峙,雙方互有勝負。因為梁德的危險來自太原方向,劉苗王在西邊的兵力不足,靠著是名義上歸附他的離石雜胡在警戒。
楊崇的目標很明顯,就是梁師都的地盤,與劉苗王佔領的靜樂縣、左國城,靜樂縣在雲中山、蘆芽山、管涔山包圍的盆地裡,水源充足,是一塊良好的耕地和牧場,也是樓煩郡的郡治;左國城是當年南單于庭,匈奴漢國劉淵起家的地方,城池堅固,周圍水草肥美。兩地隔黃河相望,之間只有一個盜賊遍地的離石郡。
韋節不擔心朔方郡,姜奪能打到弘化郡,就在延安郡的邊上,索延壽、宗羅睺等人的騎兵更是經常去那裡接應商隊、流民。韋節想知道的是楊崇對劉苗王的真實想法,問道:“總管可知道,李淵、屈突通為什麼打不下左國城?”
楊崇點頭說:“劉淵從左國城發家,滅了西晉,在內遷胡人心目中,左國城是一塊聖地,不管是匈奴人,還是鮮卑、羯、氐、羌,都不願意左國城落在漢人手裡,那是他們在中原崛起的希望所在。目前大隋的局勢和西晉有類似之處,所以呂梁山的十萬胡族,正憧憬著再來一次五胡亂華,所以精神上的瘋狂彌補了戰鬥力的差距,李淵、屈突通屢戰不勝。”
韋節不客氣地問道:“總管莫非認為河西軍可以輕鬆取勝?”
楊崇神情嚴肅地說:“劉苗王的想法已經超過了內戰的範疇,這是滅國之戰,不論我是否能贏,但是這一戰是必須打的。十萬胡族,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劉苗王那麼瘋狂,.大部分人還是想過安穩日子的,不能等劉苗王殺向長安或太原再出手。這樣吧,我一路去左國城,你去長安,讓房玄齡、魚俱羅留守河西,隨時接應我們。”
韋節立即明白楊崇早就籌劃好了,於是不再爭論出不出兵;所有人都明白,楊崇說起來簡單,這一路必定是血戰連連。首先要偷偷地鑽過靈武郡、懷遠鎮不被發現,然後攻佔朔方郡、五原郡、雕陰郡等地,最後才能渡過黃河,出征呂梁山。
元威問道:“當時何不從六盤山直接出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