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350章 名士風流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0章 名士風流2

楊崇等人忽然明白了,韋裔看似莽撞,實則是問楊崇在墨學和天下之間更看中哪一個;什麼是信徒,就是對楊崇無條件崇拜和遵從的人,不會因為楊崇今天失意而離去,願意為了楊崇的理想而去奮鬥,甚至去死。而爭鬥天下,其中需要妥協的地方太多,需要兼顧的利益太多,有時候,楊崇不得不做出讓步,就象現在,對長安一退再退。

韋裔精通史書,對這些細微處看得非常仔細,要不然不會一來就顯擺,楊崇在馬上抱拳,客氣地問道:“依著先生的見解?”

韋裔肅容道:“韋某人微言輕,僅供大人參考。大隋若是有難,大人豈能袖手旁觀,大人此刻可以上一篇奏章痛斥衛玄誤國,指出關中、隴右、河西局勢多變,衛玄等人還在排斥異己,其心難測。”

眾人會心地笑起來,這是讀書人慣用的伎倆,把對手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張口就是你人品不行;但小手段往往有奇效,首先楊崇免費刷了一趟名聲,衛玄被楊崇指責一通,根本拿楊崇沒辦法;倘若日後楊崇說的這些地方真的出事,衛玄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楊崇還能坐上觀虎鬥。

楊崇笑道:“那就有勞先生了。”姚義和李正明此刻都想通了,韋裔應該是早就準備來河西,缺的只是一個契機,姚義這次送楊崇的親筆邀請信,正好給了韋裔一個臺階;韋裔的到來,很可能是韋家一族的打算。

表面看起來韋節是西域總管府的副總管,韋圓照是且末郡守,韋士政是武威郡丞,韋家在河西呼風喚雨,且末的玉礦楊崇都沒敢要,給了韋家一半;但實際上,韋節三人都進不了楊崇的核心圈子。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三人都是另有打算,不是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崇,韋裔就是韋家想改變這種局勢的一個棋子。

一行人來到楊府,宇文愷、房玄齡、魚俱羅、杜淹四人已經到了,大夥說笑著入席;得知楊崇採納韋裔的主意,房玄齡便清楚楊崇已經決定答應長安的要求,擔心地說道:“一旦放出訊息,河西軍短時間內便絕了東進和南下的策略,總管不會是想趁機北上吧?”

“哪能啊,我可打不過始畢可汗。”楊崇解釋道:“以衛玄的性格,不會讓李靖在金城呆多久的,很可能要李靖和皇甫無逸夾攻六盤山。只要姜奪能守住賀蘭山,保證毋端兒北路的道路暢通,就沒什麼可怕的;金城郡不用我出手,自己會亂起來,吐谷渾在青海也會捲土重來。”

魚俱羅提醒道:“魚俱羅、毋端兒分兵兩處,李靖要是喜歡用奇,不得不防;毋端兒不是官軍出身,防守戰未必在行,要不派司馬凡前去協助。”

司馬凡曾經參與過與突厥的大戰,堅守過榆林城,這兩年在河西做事極為穩重,房玄齡、杜淹都贊同,楊崇便讓宋千接了司馬凡的差事,書信一封,交司馬凡帶給毋端兒,同時運去兩百張巨型弩。李正明、李客師只能苦笑,天下相爭,兄弟對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好在還不要李正明去和李靖廝殺。

杜淹看正事談得差不多,清清嗓子說:“楊崇,宇文山主已經請人看過,本月二十八便是良辰吉日,正好替你和元小姐完婚。”

今天已經十七號了,離二十八號只有十一天,元襲人頓時臉低垂下來,姜菲搶著答應:“行,杜淹,你是張掖郡守,這件事就交給你了,熱鬧些,我另外通知崔四爺,商鋪打折,辦十天粥棚。”

這個場面有些大,要是娶正妻還差不多,元襲人只是小妾,此例不可開,孔穎達正要出言勸阻,宇文愷已經拍板決定:“就這麼辦,提前兩天把元威請到張掖,作為元小姐的長輩,我會寫一封信向元敏解釋。”

孔穎達恍然大悟,這是宇文愷、杜淹、姜菲商量好的事情,估計楊崇都不知道,為的就是給元襲人這兩年在長安艱辛度日的補償和拉住元家;房玄齡起頭,一個個起身恭賀,楊崇笑著一一答謝。

酒宴一散,韋裔主動跟著房玄齡去了總管府,不到半個時辰,就替楊崇寫好了奏章,房玄齡和虞綽看了是讚不絕口,韋裔在文章中典故信手掂來,春秋筆法驚人;奏章送給楊崇看後,蓋了大印,連夜八百里快馬送往長安。

六月二十五,張掖城外搭起了六處粥棚,每日放粥兩次,每次一千碗粥,兩千個饅頭,憑官府發放的饑民木牌領取,一個木牌可以領一碗粥或一個饅頭。現在是秋收前的缺糧時期,去年張掖又增添了六千多人,杜淹工作做得再好,總不免有些人家和剛搬來張掖的百姓缺糧,粥棚最起碼能解決十天的困難;姜菲、元襲人、崔弘肅已然表示,如果需要,這種規模還可以延續十天。

剛剛去敦煌轉了一圈回來的李客師很詫異放粥時的井然有序,長安也放過粥,那種場面幾乎就是一個搶,人人擔心自己打不到粥;正在粥棚幫忙的韋裔說:“杜淹的安排好,河西商行商品的打折只對三種人,各所學校的師生、軍屬、蕃兵,由官府和學校發放優惠劵,憑劵購買;最關鍵的是,粥棚是官府統計在案的困難戶,不包括奴籍,都是窮人,杜絕了豪強的介入。”

豪強自己不缺這口糧食,但是家奴眾多,要是幾十人、幾百人省上一餐,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每逢官府放糧,大部分豪強的做法,就是安排一個管事的人,帶著一群家奴,每天去領上一批糧食。你領我領,最後真正需要糧食的窮人反而兩手空空,要是去爭奪糧食,官府不支援,常常被豪強的家奴打得半死。

李客師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自然曉得其中原因,聞言點頭說:“楊崇對士族豪強不斷開刀,所以那些人就算不滿,現在也是忍氣吞聲,換了長安或其他地方,官府哪有這個強勢。難怪那些人不斷刺殺楊崇,我去敦煌轉了一圈的感受,要是楊崇不在了,很難有人能穩住河西的局勢,宇文愷、房玄齡都不行。”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