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284章 佛寺素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4章 佛寺素齋

康老和不大滿意地走了,康老和不知道的是,楊崇看重的是,在張掖與康家齊名的另外兩家士族,匈奴的沮渠氏、漢族的馬氏;沮渠氏控制著珠寶玉器的生意,馬氏靠著軍隊生存,掌控著走私的渠道。

沮渠氏對楊崇的到來波瀾不驚,送了兩件昂貴的玉器略表心意;馬氏始終沒有表態,不過馬氏與白榆算是生意上的夥伴,和許多馬賊都有來往,在尉遲笑帶人冒充馬賊接洽後,謝映登的人撞了個正著,當場收繳了馬氏一車武器。當天傍晚,馬氏的族長馬公祐就特地派管家送來請柬,邀請楊崇次日去大佛寺一聚。

大佛寺在山丹衛西的嘹高山下,始建於北魏,是張掖有名的佛寺,巧的是沮渠氏是大佛寺最大的香火客。凌敬擔心其中有詐,楊崇便帶上張果老、寇九珙、羅士信、孟鯤鵬、天鑑和一千精騎前往;去的時候風和景明,信徒塞道,車水馬龍,遊人如織。馬公祐三十多歲,身長八尺,虎背猿腰,面格雄異,早就在山腳下等候,見了楊崇立即拜見。

山門前是大青石條鋪就的十八層臺階,六人帶著百騎衛,隨著馬公祐拾級而上,寺院分前庭、後院,建築古樸典雅,錯落有致。大雄寶殿是實木建造,重樓七層高十丈,飛簷琉瓦、金碧輝煌,釋迦牟尼的泥塑造型逼真,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威嚴中不乏慈祥之感。殿內外香火繚繞,誦經聲繞樑不停。

最熱鬧的,還是大雄寶殿的前面兩側是五百羅漢殿。所謂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指佛教徒所達到的最高成就。一位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一種叫一個“果位”,五百羅漢即“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就是阿羅漢果,受此果者,就成了羅漢,功德圓滿,永不轉世投胎,遭受“生死輪迴”之苦。

大佛寺東西二殿共有羅漢五百尊,均由能工巧匠以粘土雕成,每尊高不到一米,或坐或立,或思或笑,或莊嚴或慈祥,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仔細看去,沒有一尊是相同的。從西側羅漢殿側門出去,便是順著山勢建造的禪房,馬公祐熟門熟路,帶著眾人一氣走到半山腰上,拐進了一片松林。

入秋之際,山丹花紅透,在林間競相怒放,爭奇鬥妍,松林不深,走不到五十步就能看見屋簷的一角,穿過林子,一個雅靜的小院豁然眼前,正是供達官貴人吃素席的一個別院。楊崇等人根本沒想到大佛寺的素齋如此講究精細,百騎衛在林中院外戒嚴,楊崇等人進去在閣間坐下,早有僧人送上茶湯;唯一與城裡酒樓不同的是,不能點菜,有什麼吃什麼,就算是楊崇的身份都不能例外。

涼拌木耳、搓魚子、水煮青菜、豆腐丸子、茱萸釀皮、筍尖六個主菜,還有幾種山裡特有的野菜,都做得色香味俱全,盛菜的都是青窯的大碟子。宴無好宴,今天明顯吃的就是格調,不過讓楊崇詫異的是,馬公祐看不出一點緊張,舉止分寸掌握得很好,絲毫沒有失禮的地方。

馬公祐指著瓦缽中的米飯介紹道:“這裡的素齋,最點綴的是最後一道大米。黑河沿岸溪流密佈、土地肥沃,所產稻米個大體長,晶瑩剔透,米香濃郁、入口精柔,是貢品。在張掖,也只有大佛寺等幾座大廟才能吃到。”

楊崇品著筍尖道:“馬族長有話儘管講。”

馬公祐望了一眼門外,輕聲道:“山丹衛南百里處的焉支山下,水源充足,牧草茂盛,馬場每年可產駿馬萬匹,但是不是所有的馬都符合軍隊戰馬的要求,所以按慣例,每年都有一些淘汰的劣馬要處理,馬家最主要做的就是這個生意。鐵礦是在張掖南邊的祁連山腳下,小人願意把馬和鐵礦石的生意獻給大人。”

楊崇品了一口茶說:“多謝馬族長善意,楊某也是生意人,對生意都感興趣,只是不明白,馬族長到郡守府裡請我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說了,為何非要到大佛寺開壇。”

馬公祐看出楊崇還是比較滿意的,急忙說:“是沮渠固的主意,他那個人比較謹慎,想拜見大人,又擔心舉止不當,他就在前面隔間,大人要是同意,我去喊他們過來,你們當面談。”

寇九珙嘿嘿笑道:“還真這麼麻煩,大傢伙既然來了,就應該見一面的。”

六人當中,寇九珙和沮渠固算是最熟的,見過幾次面;看楊崇專心吃著搓魚子,馬公祐心裡有了數,站起來去喊沮渠固。搓魚子是一種麵食,做成一寸長的、兩頭尖的形狀,很像一條魚,後世在甘肅流傳得很廣,楊崇吃著這種小吃,有點重回現代的遐想;不過大佛寺的搓魚子有點鹹,像豆腐素魚,糯而滑嫩。

張果老、孟鯤鵬不慌不忙地喝著茶湯,順便瞅幾眼雕花窗外的景色;只過了一小會,馬公祐兩人就回來了,比馬公祐更象漢人,劍眉星目,儒生打扮,給楊崇施禮說:“小人是有一事向大人請教,所以冒昧地給公祐兄出了個餿主意,還請大人見諒。”

楊崇示意兩人落座說:“既然在這種雅靜之地,我們就不用俗套了,家主請講。”

沮渠固坐下問道:“聽說黃門侍郎裴公已到青海,協助劉權恢復青海郡,又幫著於仲文大將軍控制了高昌,不知大人下面將作何打算?”

楊崇懶洋洋地笑道:“我是伊吾郡守,現在正等著朝廷改命為張掖郡守,青海高昌的事與我無關。”

沮渠固露出一絲嘲諷說:“大人心懷四海,路人皆知,請命張掖郡守,不過是一種糊弄的手段,長安曉得,裴矩於仲文更清楚,一旦張掖郡守任命下來,他們便會出兵伊吾,大人當如何自處,在伊吾的財產部眾又能撤去哪裡?”

楊崇覺得有點意思,反問道:“家主認為楊某應該如何處置?”

沮渠固脫口而出道:“伊吾不能丟。”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