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行問道:“天下的局勢會變嗎?”
楊崇肯定地說:“不管楊玄感成敗,後面十年,中原大亂的局面是註定的。如果楊玄感獲勝,隴右門閥和江南士族會甘心嗎?他們一定會全力支援聖天子捲土重來;楊玄感深通兵法,必定會在江南安排一支奇兵牽制江左士族,縱使楊玄感失敗,他們也不會束手就擒。最關鍵的是明年還會是天災,民不聊生的年代,流民遍地,隨便蠱惑兩句,就會有人揭竿而起。”
假如是這種局面,高昌的對手只剩李景、劉權等三郡郡守,不過在西突厥、吐谷渾的出兵下,他們能自保就不錯了。論戰略眼光,大隋還真沒幾個人能與楊崇相提並論,孟翻理解地說道:“要是老天幫忙,只要能得到糧食,高昌能自立;不過我認為,自立只是一種暫時的手段,中樞不會不準備秋後算賬。家主,既然預料到天下大亂,何不退而結網,準備逐鹿中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隋失其鹿,天下必定也是共逐之。司空行嚇了一跳,孟翻是在挑唆楊崇造反,可是孟翻說得沒錯,隋煬帝楊廣和中樞那幫人都不是信守承諾之輩,楊崇都準備佔據高昌了,還在乎打出名號造反?楊崇沉默了一下說:“說實話,我沒做好這方面的準備,佔據高昌郡是一種自保的手段,聖天子很可能妥協,但是造反,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孟翻很滿意楊崇的故作低調,上位者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大局的觀念,鼓勵身邊的人發表意見,兼聽則明。楊崇對如何應對楊玄感叛亂一事考慮了很久,都已經考慮到割據高昌郡的地步,要說楊崇沒想過殺進中原,打死孟翻也不相信;楊崇現在的低調正說明楊崇其實對後面局勢的演變很有信心,是一種強者的姿態,順便讓司空行產生共鳴。
孟翻解釋說:“聖天子之所以對你另眼看待,在很多事上包容你,一方面是因為你確實能幹,另一方面是因為邯川戍的天譴。其實道門中有一種雷火丹,能讓萬物銷燬,邯川戍的奇蹟讓很多人懷疑,你能製造這種失傳的東西。有人一次又一次對你的刺殺,按我看就是想讓雷火丹不再出現;聖天子對你的縱容,恐怕同樣是出自擔心,只不過希望你利用雷火丹對付外人,他怕死。”
司空行頓時緊張無比,邯川戍一役他和孟翻同樣在場,親眼目睹數千赤金突厥的灰飛煙滅,如果是楊崇的手段,那還有什麼說的,憑著這一手就能打下一片江山。楊崇明白孟翻告訴自己,隋煬帝楊廣縱容自己,就是擔心邯川戍的真相不是天譴;要是楊崇能製造這東西,就算楊廣殺了楊崇,楊崇的同黨給他來上一下,楊廣也是死定了。
楊崇笑道:“我早有這個懷疑,那玩意不叫雷火丹,叫炸藥。”
司空行重重的撥出一口氣,炸藥的秘密幾乎不亞於楊玄感的造反,楊崇還是告訴了自己和孟翻,絕對是一種信任。司空行不想再問什麼了,自己是楊崇府裡的奴籍,楊崇無論怎麼做,自己都脫離不了干係,就算去告密都未必能活下來,只有跟著楊崇,興許還能走出一條坦途。司空行下跪說道:“家主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司空行如果違背此言,萬箭穿心而死。”
孟翻不為所動,問道:“如果和楊玄感聯手如何?”
楊崇笑著望了望孟翻說:“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楊玄感有蒲山公李密等人相助,我們投奔過去,連錦上添花都不算,只是給自己找不自在。楊素幫助聖天子登基,民間有一種傳說,楊素是被聖天子逼死的,楊玄感就算擁立楊浩為帝,只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當不得真,我不能讓跟隨我的人成為別人的踏腳石。”
是誰剛才說還不能斷定楊玄感是不是準備篡位,轉眼就剝繭抽絲地把楊玄感的想法分析得一清二楚。楊素改封楚公,就是因為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的喪事發生,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隋煬帝楊廣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楊素心中清楚,所以臥病在床的時候,楊廣派名醫前去診治侍候,並賜了許多上好的藥品,但楊素就是不肯吃藥,直到死去。
孟翻不再猶豫,立即下跪發誓:“孟翻此生追隨家主,若是違背,千刀萬剮而死。”
楊崇扶起兩人說:“我就是一個工匠,也不知道將來如何,但我承諾,與二位共享榮華富貴,此生不渝。”
兩人站起來後,楊崇讓孟翻出去把姜奪和寇九珙找來,自己和司空行開始在桌上鋪上地圖;姜奪兩人得知楊崇的決定,喜笑顏開,當年張果老派兩人協助楊崇,就說楊崇一定會做番大事業,果然夢想成真。楊崇把兩人表情看在眼裡,指著地圖說:“我的目標就是延安郡一代,包括雕陰、弘化、榆林、朔方、五原等地。這裡是西域、塞北和中原的三角地帶,可以靜觀天下局勢。”
楊崇所圖就是延安等地,西夏就是拓跋思恭從陝北的夏州開始。拓跋思恭佔據了鄂爾多斯南部的肥美牧場和夏宋交界的農業區,每年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鄂爾多斯盛產上好青鹽,年產量可達一萬五千斛左右,因此党項羌一開始就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
勢力逐步膨脹後,西夏步步蠶食,佔領銀、綏、宥、靜、靈、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即後世的寧夏北部,甘肅小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西域四郡正處於西夏以西的位置,如果控制四郡和西夏的地盤,就可以南取隴右全境,東進太原,進而窺視長安。
楊崇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不能讓李淵得了天下,歷史上李子通、蕭銑獻地而降,讓李家不戰而獲得江淮兩湖的大片區域,最後落了個全家被殺的場面;自己作為李淵的對頭,如果唐朝建立,楊崇相信自己絕不會有好下場。所以楊崇要在隴右、關中和幷州打下釘子,然後視機會而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