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金融之王> 第七十一章 複利的強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複利的強大

“結果等研究人員回來的時候,一個幼兒園的班級三十幾個人,只有五個人忍住了誘惑,隨著這個研究時間和範圍的拉長,研究人員發現,忍住誘惑的人基本都在社會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而那些沒有忍住誘惑的人則和眾人一樣,過著平淡的日子。”林時道。

“你說的不就是價值投資?忍住短線獲利的誘惑?”呂銀東開口道。

“差不多,價值投資百分百的反人性,買入就跌個百分之二十的都有,只有持有並且等待。”林時笑著說。

“買入持有,說起來容易,其實持有才是炒股裡面最難的,你要時刻把冒出來的賣出想法全部掐死,而且有時候你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想法。”

“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企業估好值,假設你覺得一個企業值三百億,現在市值兩百億,那你就可以買入,等市值超過之後再賣出。”林時說。

“你說的方法一點都沒錯,但華證這樣的市場很多股票幾十年都不會體會出價值的,我們終究不是巴菲特,買入一家公司,迫使這家公司分紅,或者最佳化財務資料提升業績,亦或者併購其他公司從而使自己股價上漲,巴菲特再加槓桿從二級市場獲取巨大的利潤。”周芸夢道,隨後又補充了一句:“我們終究是為客戶賺錢的,如果客戶知道你的基金三年後才能賺錢,那你的基金不出幾個月客戶就會全部走光。”

“難怪很多機構投資者說,很多著名投資家成名之前,基金前三年都是虧錢的。”林時知道了價值投資在華證的侷限性,國家和媒體一直在說價值投資,卻沒有告訴股民價值投資的正確方法,搞的股民認為漲的好的就是價值投資,漲的瘋的就是投機。

“其實你可以去看看喬爾格林布拉特出版的《股市天才》,裡面講述的是如何透過不尋常的特殊事件和投資品種來投資,當上市公司發生如分拆、併購、破產、重組等特殊事件時,往往會出現可以獲取鉅額盈利的投資機會 。本書被很多投資大家推崇,本書篇末的滾雪球一說,後來成為知名的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張羽倩推薦了林時一本書,為了使林時重視自己的話,張羽倩又補充了一句:“這個人在M國的股市裡,每年賺百分之四十,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整整二十年!”林時呼吸微微一滯,百分之四十收益率,持續二十年是什麼概念?就算你最初只有一萬的本金,二十年中經過不斷複利,最終結果是836萬!

“很勵志對不對?即使最初的本金很小,二十年後仍然是一筆巨大的利潤,至少是平民老百姓工作幾輩子都賺不到的,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整個華證股市年複利百分之四十的,可以說一個人都沒有。”張羽倩笑了笑。

“那他這本書豈不是沒什麼效果?”林時質疑道。

“書是好書,但是市場環境卻不同,M國的股市常年牛市,在收購的時候做多被收購方,做空收購方,一般都能賺一點利潤,但在華證股市……”張羽倩尷尬的摸了摸鼻子:“即使你的股票重組開牌了,碰到行情不好,別說一個漲停板了,不吃一個跌停就不錯了。”

“看來市場環境也是投資中重要的一門。”林時苦笑道。

“話是怎麼說,但是這本書提供的股票分析方法卻令人耳目一新……”

“好的,我現在就去網上找一下這本書。”

“在華夏國股市,沒有什麼比資產重組和借殼上市賺錢來的快,如果你能看懂裡面的規律,賺錢速度自然就會變快。”呂銀東建議道。、

“我覺得停牌前買入的不是運氣就是內幕訊息,至於看懂並預測那就算了吧,很多的時候都是運氣。”林時苦笑,真的這麼容易的話,又怎麼輪得到他或者散戶呢?

就在呂銀東想再開口的時候,許沐一邊擦著嘴邊的口水一邊走了出來:“幾點了現在,我怎麼感覺已經到晚上了……”

“還只有十點半,看你沒睡醒的樣子還是繼續去睡吧。”張羽倩用怪異的眼神看著許沐,她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紙巾,還要用衣服去擦嘴邊的口水?

“哦,好吧,今天不用交分析報告,你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說完,許沐又回辦公室呼呼大睡了。

此時,除了張羽倩和呂銀東還有歐穎倩外,其他人都在休息了……

一則只有區區幾個字的新聞被軟體推送了出來:“比特幣今日漲幅6%,達到歷史新高1426M元。”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網際網路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使用者身份資訊,最重要的是它不會受金融機構和央行的管控。

以華民幣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華民幣的序列號,你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序列號,你就擁有了這張鈔票。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透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所以近期晶片的暴漲,以及股民對數字貨幣的狂熱更是是把比特幣推上了神壇,成就了不少數字貨幣上漲中的造富神話。

一些之前閒著沒事挖比特幣的,現在基本吃喝不愁了,還有一位M國的大叔,用十五個比特幣支付了一個價格為23M元的披薩,成為了數字貨幣歷史上第一個冤大頭,數字貨幣的漲幅確實打了不少人的臉,但林時卻是堅持看空這樣的非理性繁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