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黃巾寨,就是趙徽的科研所。
趙徽給沈逵等人,開啟了一扇門。
如今,沈逵他們每日就在這扇門背後求索。
即使每日只是探索到一丁點的新知識,但是日積月累之下,總會有質變之時。
“老師,那些農夫不是都會將秋收後,留下的麥梗燒掉,然後灑在田地裡,另外還會用糞便澆灌田地,來保持地力,保證來年可以再有豐收。”
沈逵他們之前,並沒有往這方面去思考,沒有想過製作肥料,讓土地變得更肥沃。
他們在求索知識,但是沈逵他們,現在再把知識轉為力量,轉為實際上的作用,這方面的意識,還是差了一點。
“但是不管是燃燒的灰燼,還是糞便,肥力太差了,利用的效率不夠。”
趙徽將這些年,幽州統計的畝產資料交給審快。
“這是一條下降的曲線。”
正常為了保證土地的肥力,很多田地都會休耕,今年種植了小麥,明年就不會再種。
但是如今土地兼併嚴重,普通百姓哪裡捨得把田地空在那裡。
也不管土地是否貧瘠,到了時節,就要播種。
不種,秋天的時候,地裡不會有一顆糧食。
種了,或許很少,可是至少還有收穫。
手中的田就那麼多,就算不種,他們的時間也不知道用來幹嘛。
“為了保證,那些農戶可以收穫到更多的糧食,我們必須要弄出更好的肥料。”
“老師,這肥料要如何加以改進?”有人問道。
他們都知道,如果真的弄出來更有效的肥料,對於百姓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雖然趙徽現在只是提了個頭,可是黃巾寨中的這些人,此刻都很激動。
恨不得馬上就開始製作肥料。
“你們也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微生物,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需要放倒幾十,幾百倍,我們才能夠看到它們。”
趙徽稍微講解了一些微生物:“我們這次要做的化肥,就是利用這些微生物的發酵。”
只是對於肥料,趙徽也只是很小的時候,看過村裡的人自己弄過簡易的化肥。有的十天半月就行了。
都是一些動物的肝臟,還有一些乾草,很多東西混在一起攪拌。
印象很是模糊,趙徽估計要多試驗幾次。
但是他知道,根據不同的東西發酵,會有氮肥鉀肥磷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