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平縣到鄴城,趙徽沒有再跟著大部隊走。
而是先行一步,帶著黃奎直接趕回鄴城。
趙徽回到鄴城,馬上就成立了冀州的監察隊,前往冀州各地,盯著那些官吏。
“還是人不夠用啊。”
趙徽很想將冀州的官吏,全都換了。
可現在就算把那些官吏全都罷免了,趙徽也找不到可以頂上來的人才。
幽州,用了五年時間,才將官場清洗了一遍。
“奉孝,今年的科舉確定了嗎?”
缺少人才,趙徽還是隻能從科舉這邊,來選拔自己想要的人才。
他並不想透過世家之手,不想用世家推舉的人才。
以趙徽如今的地位,即使他是黃巾餘孽,也已經沒有人敢在提了。
就算是那些世家,如果可以,他們也會願意為趙徽效力。
不過是因為趙徽打壓世家,趙徽不願意和世家靠的太近。
現在是趙徽將世家拒之門外。
如果趙徽願意鬆口,世家中的無數子弟,絕對夠趙徽使用。
即使那些士人或許還不願意承認趙徽的地位。
但是已經雄踞河北四州的趙徽,任何人都不能小看。
那些士人,還不願意投靠趙徽。
但是就算不算這些士人,如今也有很多人願意來投靠趙徽。
只是趙徽更想要提拔是,那些普通百姓,最好是沒有世家身份的。
只是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普通百姓,能夠認字的都不多,也都沒有機會進入學堂,更是請不起私塾的老師。
“主公,科舉時間雖然定了,但是冀州這邊,恐怕能夠高中的人,還是世家的子弟。”郭嘉憂心道。
冀州這邊的學院,去年才剛剛招收普通百姓的子弟。
那些學生,學習的時間不過就兩三個月。
字還沒有認全,參加科舉又怎麼可是能那些世家子的對手。
趙徽的科舉,為的是要選拔那些寒門,那些有才卻沒有門路的普通人。
若是科舉高中的,還是那一群世家子,對於趙徽來說,也就失去了意義。
幽州的科舉,當初是趙徽成立的學院,先培養了人才。
另外還有各地的寒門子弟,聽聞訊息後,千里迢迢趕到幽州。
但即使如此,幽州當時第一屆科舉,寒門子弟所佔比例,也是低於世家子弟。
“沒有關係,讓人到南邊宣傳,讓魏雙提供貨船,送那些寒門子弟來冀州。”趙徽道。
趙徽推出科舉,每年南邊都會有寒門子弟特意趕來。
因為他們在南邊,如果沒有人推薦,完全沒有可能步入官場。
即使曹操推出唯才是舉令,但是普通的百姓,又怎麼能夠被舉薦到曹操身邊。
他們想要入曹操之眼,要麼先給自己弄出大名聲,要麼還是要依靠其他人的推舉。
只是趙徽這邊,一年一次的科舉,前幾年,已經將南邊很多寒門子弟給收走了。
畢竟就一年的時間,其實很多人的進步很有限。
他們的學識,都是穩紮穩步的日積月累而形成的。
不像幽州的那些學院的學生,一年內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