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了,我們出去吧。”
趙徽算著時間,大概過了一個時辰後,他和郭嘉徐庶一起回到前堂。
典韋和趙雲也來到趙徽身邊。
酒宴很是熱鬧,即使有很多張連這樣食不知味的,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在高談闊論,在享受面前的美食。
他們吃的滿嘴流油,手中的筷子沒有停下過,也不知道他們的肚子到底能吞下多少東西。
看到趙徽出現,一個個終於壓下聲音,手中的筷子也放到桌上,他看向趙徽,等著趙徽宣佈。
張連給陳良李炳等人使了一個眼色。
等所有人都安靜下來,趙徽說道:“各位應該都吃飽喝足了,很高興我還沒看到一個醉鬼。接下來我就要宣佈今天對於我來說,是第二重要,但是對於你們卻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明年開始,幽州將舉行科舉考試。”
馬上有人忍不住問道;“州牧大人,什麼是科舉考試?”
單憑四個字,大家都不明白有什麼意義,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科舉考試?簡單的來說,就是透過科舉考試,來選拔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從明年開始,所有正式官吏,都必須是透過科舉考試,才能予以委任。”
趙徽說的很直白,所有人都聽清楚,也聽明白了。
那些反應快的,都是臉色大變,馬上就明白科舉制度,會給世家帶來巨大的打擊。
而那些反應慢的,還覺得沒有什麼,只不過是將察舉改成科舉。
當初也是為了選拔各地的人才,大漢才推出察舉制。
可是終究只靠各地的太守考察推舉,弊端還是太大了。
察舉制剛出來的時候,確實能替朝廷網羅不少人才。
可是時間一長,馬上就變味了。
推舉的人全都是自己的親族好友。
即使後面大漢又推出來三互法,本地的人不能在本地擔任太守以上的職務,也不能到親家所在的地方擔任太守。
而太守在察舉推薦的時候,又只能選擇當地的人。
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限制這些太守推舉自己的人。
可是他們雖然不能推舉自己人了,可是這些太守卻可以互相推舉對方家族的人。
全都是人情利益的交換。
沒有後臺,沒有資本的人,想要被選上,基本沒有可能。
除非他在當地的名氣,已經大到讓太守無法忽視的地步。
那些找不到關係,又想被選為孝廉的人,只能從孝道上來做文章。
為了能夠博出名,很多人在外人面前,要裝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
甚至說在父母的墳墓邊上搭建草廬而居。
只為求一個孝名,只有成為孝廉,他們才有晉升的資格。
反應快的,已經認為趙徽心思毒辣,是要挖他們的根。
趙徽要用科舉替掉原來的察舉,那麼他們再想讓自己的族人成為官吏,就沒那麼容易了。
小吏還好說一點,但是那些正兒八經的官職,族中的子弟,能不能當上,他們的家族就完全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