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帶著三萬精銳回來了。
幽州各種聲音,頓時小了很多。
收到張燕要來投奔自己,趙徽派張望廖化,帶了一支人馬去接應他。
雖然張燕沒有雪中送炭,但是趙徽也不可能把他往外推。
張燕手中的十萬黑山軍,對趙徽來說意義很大。
可以補充與公孫瓚公孫度戰鬥後的兵力。
之前趙徽可以不在意張燕。
但是張燕真帶著十萬人來投奔,趙徽就必須給他足夠的重視。
即使張燕也是因為堅持不下去,才被迫來投奔趙徽。
可他不是孤身一人,手中是握著實打實的十萬黑山軍。
即使黑山軍的戰力不強,這也是一股讓人不能忽視的勢力。
張燕到來的時候,趙徽親自到城外相迎。
如果張燕是在公孫瓚出兵的時候,就來投奔趙徽。如果那個時候,趙徽身在薊城,趙徽會出城兩百里相迎。
但是現在就不行了,即使趙徽想,他的手下典韋趙雲等人,都不會同意。
有的時候,機會錯過了,時間錯過了,即使是同樣的選擇,得到的也會相差懸殊。
而能看清時機,把握住機會的人,非常少。
昌黎郡太守魯冰,張燕他們都沒能在趙徽需要他們的時候,下定決心。
趙徽並不會因此怪罪他們,不能怪別人沒有雪中送炭。
因為他們送碳之後,他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凍死。
沒有幾個人有勇氣,把身家性命全都押在別人身上。特別是要選擇的人,此刻看起來岌岌可危。
“平難中郎將張燕,見過趙州牧。”
城門前,張燕躬身道。
他之前,早已選擇被朝廷詔安,但也只是多了一個平難中郎將的名頭,其他的並沒有多少變化。
“張平難無需多禮,你能來幽州,是我的幸運。”趙徽道。
當下將張燕以及黑山軍中主要將領,請到州牧府中。
至於十萬黑山軍,則是在城外安營,等待安排。
州牧府內,趙徽和張燕聊的很暢快,誰也沒提之前借糧的事情。
趙徽看著氣氛烘托的差不多後,道:“張平難,城外十萬大軍,我欲挑選其中精銳,餘者全部遣散,你看如何?”
張燕點頭道:“任憑州牧做主。”
選擇來投奔趙徽,張燕就已經知道,這十萬人肯定是要交給趙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