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郡現在只有兩萬士兵,而且都是沒有戰鬥經驗的。
如果李彪將人分散到下面的縣城,三天趙徽就能把他們全部滅了。
現在他們收縮在郡城中,趙徽的大軍雖然可以繞過去,但是繞過去後,就要面對李彪和田楷的前後夾擊了。
趙徽並沒有帶著人去攻打,那些已經被李彪放棄,沒有守軍的小縣城。
只要他能夠打敗李彪,這些縣城自然不攻自破。
而現在這些城內,也都只是普通百姓,也無法干擾趙徽和李彪之間的戰爭。
趙徽的大軍,已經駐紮到漁陽郡城下。
兩萬多人,想要圍住一座郡城,還是比較困難。
營寨被搭建起來,投石車攻城車這些利器,也都被安置在營寨內,妥善保管。
營寨內現有的糧草,只夠全軍半個月的消耗。
不過在營寨後方五十里,趙徽讓周倉裴元紹搭建了一座糧倉。用來供應前線大軍的糧草。
大軍所需的糧草,大部分都放在這裡。
大軍在外作戰,要時刻考慮各種突發狀況。
正常情況,隨軍的糧草都不會太多,絕大數的糧草,都會另外安置在大軍後方,最為安全的地方,減小風險。
營寨可能會被敵人突襲,大軍可能會突然潰敗。
如果將所有的糧草,全部都放在軍營中。
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數量龐大的糧草,肯定無法迅速轉移,不想資助敵人,就只能將所有的糧草都給銷燬。
所以一本大軍的糧草和軍營都是分開的。
囤積糧草的地方,會選擇在後方五十里左右,甚至是一百里。
找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用以重兵守護。周邊百里之內會有幾十支巡邏隊伍,和各種哨卡,以及暗哨。
必須保證糧草的絕對安全。
然後會根據軍營的消耗,每天護送一定量的糧草到軍營。
保證軍營內的糧草不會短缺,也不會太多。
趙徽的糧草,在軍營後方五十里外的尖峰山谷。
已經經過掃蕩,完全可以確保,在這周圍沒有大規模的敵人。
敵人如果出動大規模的隊伍,去突襲糧倉,動靜太大無法隱瞞,趙徽可以率軍支援。
如果敵人只是派出小股部隊,雖然更隱蔽,但是他們想闖過層層關卡,到達尖峰,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趙徽並沒有急著攻打漁陽郡。
在夜裡,特意印刷的數千份報紙,被裹著箭矢,射入城內。
這數千份報紙,有的是之前刊登的,有的是最近一期的。
趙徽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城內的百姓,他不會傷害他們,他會帶領漁陽郡的百姓,把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讓他們也過上上谷郡百姓的生活。
李彪也是漁陽郡的老太守了,可是他在漁陽郡這麼多年,真的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貢獻。
都是太守,就算趙徽才上任不到一年。
可是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趙徽早已甩開李彪不知道多少條街。
在上谷郡,就算是十歲的小孩,大多都知道他們的太守是趙徽。
而在漁陽郡,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他們的太守的是誰,叫什麼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