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處的隊伍還在外繼續,被稱作二哥的人則是被人拉了出去。
“有什麼事嗎?”兩人來到路邊,二哥問道。
“我聽說,上谷郡那邊也在招兵,二哥你真想去當兵的話,我覺得你還是去上谷郡吧。”
“為什麼?在哪裡不一樣,我們漁陽郡的人,難道還要特意跑到上谷郡去嗎?”二哥道。
“二哥,你有所不知,去上谷郡當兵,可比在這邊好多了。那邊的兵,每天都能吃三頓,頓頓管飽,還有肉吃,而且每個月還發五百錢。”
二哥有些不信,道:“你這都是從哪裡聽來的。”
這待遇比漁陽郡的兵,可是不知道好了多少。
漁陽郡的兵,雖然不會餓著,但是想頓頓吃肉,那是絕對不可能。
每個月發五百錢,這就更不可能了。每個月能到手一兩百錢,他們就很高興了。
這是漁陽郡太守李彪自己在招兵,不是大漢國在徵兵。
招募來計程車兵,每個人的吃穿還有餉銀,都是要李彪自己負責。
他就一個郡的地盤,又不像趙徽有那麼多的收入,也不像曹操袁紹,幕後有大商賈支援。
這士兵的待遇,自然是無法和趙徽袁紹手中計程車兵相比。
就算之前大漢朝的軍隊,士兵的糧餉由朝廷提供,可是那麼多手,一層一層下來,最後到普通士兵手中的錢,能有一半就很不錯了。
“二哥,你知道幽州民報吧,有人說在那報紙上寫了,我也是剛剛聽人說的,馬上就過來找你了。”
“好兄弟,這個情哥哥我記住了,等哥哥飛黃騰達,絕不會忘了兄弟你。”
雖然幽州民報是上谷郡出的,但是相鄰的漁陽郡,現在對這個報紙也都不陌生。
如果只是小道訊息,可能還不會讓人相信,但是寫在報紙上的,很多人都看到都不會懷疑。
不過被稱為二哥的人,還是去找來一份報紙,親自確認了上面刊登的招兵資訊。
待遇都是真的,但是對招募的年齡身體都有要求。
他剛好都完全符合。
那還在漁陽郡幹嘛,趕緊回家收拾東西去上谷郡啊。
漁陽郡緊鄰上谷郡,這裡的百姓對上谷郡並不陌生。
特別是出現報紙之後,漁陽郡的百姓中,很多人都在羨慕,希望自己能夠搬遷到上谷郡去生活。
不僅是漁陽郡,關於上谷郡招兵的訊息,也在代郡范陽郡的暗中進行傳遞。
知道訊息的人都不傻,他們要是敢大聲喊著,不在自己郡參軍,而要去上谷郡,鐵定馬上就會被人給抓起來。
所以知道這個訊息的人,都很小心。絕不會到處宣揚。
漁陽郡募兵處,每天來排隊的人是越來越少,每天出城的青壯年男子則是越來越多。
報紙上已經將徵兵的條件寫的很清楚。
敢來上谷郡的,都是對自己身體很有信心的。
上谷郡城門口,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個孔武有力的大漢,揹著一個小包走進來。
趙徽給士兵的待遇,絕對是最好的。
每天募兵處都有很多人前來應招。
但是其中屬於上谷郡的人口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外來者。
上谷郡現在雖然不可能說每個家庭都很有錢。但是每個家庭,只要辛勤勞作,吃飽穿暖完全沒有問題。
他們不需要家裡的男人去戰場上賣命。
在漁陽郡范陽郡招募計程車兵,大多都是為了一口飯吃。
而上谷郡的百姓中,有要參軍的,基本都是衝著建功立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