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次卻不同了,這次參與征討董卓的戰爭,趙徽是準備率領兩千騎兵和八千步兵。
從幽州到到達南方戰場,這一路上軍隊的吃喝,不可能全部靠沿途的官府供給。
這幾年,上谷郡都是風調雨順,加之又沒有鮮卑騷擾。
糧食都已經堆滿倉庫,趙徽不需要擔心自己計程車兵沒有糧食吃。
只是押送這些糧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一支騎兵,一日可以奔襲五百里左右。
如果是一支單純的步軍,一日可行百里。
但是如果加上輜重,一日能有五十里就非常不錯了。
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氣,道路泥濘,那些輜重車可能寸步難行。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運糧官被問罪,被處斬。
不是他們不想及時將糧草送達前方,而是沒有辦法。
糧草是整個軍隊的命脈,出現問題,整個軍隊不需要敵人攻打,就會自行崩潰。
押送糧草,這是一份又苦又累的活,做好了是應該,做不好就是大罪。
大軍打了勝戰,風光是前面作戰的部隊。大軍打了敗仗,可能還要被拉來當做替罪羊。
好在趙徽從鮮卑處弄來數萬牛羊和數千駿馬。
即使分了百姓很都牛用於耕種,剩下的也足夠用來拉車。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一車車糧草從上谷郡出發,沿著路線一路向南。
第一批由周倉裴元紹負責,一共有糧車五百倆,足夠一萬大軍一個多月的消耗。
有五千士兵護衛,另外還有徵募來的民夫一千五百人。
因為有足夠的牛車,趙徽徵募來的民夫數量,比預計的要少很多。
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糧車在十天後出發,由程遠志管亥負責押送。
趙徽只是準備去的路上的糧草,到了酸棗,他的大軍自然是要吃袁紹提供的糧草。
不可能一直從上谷郡徵調糧草,還押送到洛陽附近,路途太遙遠了。當是路上的消耗,就是一個驚人的數量。
即使趙徽現在有錢有糧,但這樣的消耗他也耗不起。
不需要半年,就能將他這麼多年來的積累全部消耗。
最後是趙徽親自率領兩千騎兵出發。
趙徽很想帶上太史慈,但是連太史慈都走了,上谷郡交給其他人,趙徽很難放心。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讓太史慈坐鎮上谷,以防不測。
公孫瓚準備的比趙徽快,前幾天已經帶著大軍出發了。
新一期的幽州民報,刊登了趙徽和公孫瓚,率領大軍前去征討董卓。
上谷郡的百姓,已經習慣了報紙的存在。
賣報郎張順,每次拿著一疊報紙到街上,有的時候還沒開口,就有人直接付錢了。
每一期五千份的報紙,現在只需要三五天的時間,就能全部賣完。
很多家境殷實的人,在每一期幽州民報出來的時候,都會選擇購買一份。
下一章將有猛將出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