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趙徽的自我介紹,但是徐庶卻無半點印象。
徐庶並非一個高傲的人,雖然趙徽幾人無名,但是看起來並不普通,所以還是應了趙徽的邀請,五人坐下閒聊。
趙徽只知道有徐庶這麼一個人,但是徐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趙徽並不清楚。
而徐庶更是從來沒有聽過趙徽的名字。
趙徽知道徐庶日後肯定是個牛人,但並不是每一個牛人都適合自己的集團,都適合和自己一起共事。
可能會因為雙方性格不合,理念不同而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呂布,趙徽只是觀察了三天,就已經明白,雙方短期合作沒問題,但是如果長久共事,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衝突,和流血事件,最後必定要有一個人退出舞臺。
談什麼,能讓別人認為自己很有才學,很有遠見?自然是天下大勢,最能唬人。
對於天下大勢,趙徽可以敢肯定的說,沒有人會比他更清楚。
但是趙徽這次來,更想看看徐庶的見解。
“不知先生近來都在看什麼書?”
趙徽知道,徐庶除了每天必要的飲食,其餘的錢都用來買書了,但是並不知道徐庶都在看什麼。
徐庶道:“說來慚愧,年少時,將太多時間在武藝上,這幾年才開始學習,如今正在研讀史記。”
前世的趙徽對史記比較陌生,但是今世趙徽可是將史記讀了好幾遍。
為了能夠將史記印刷出來,趙徽當初可是足足花了五千萬錢,到世家中求購史記的簡牘。
簡牘分散,為了弄成完整的一套,趙徽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然後還要給全本史記加入分號。
這個時代,趙徽同樣敢決定,沒有人會比自己更瞭解史記了。除非是司馬遷復生。
“我也很喜歡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太史公史記一出,天下史書再難超越。”
雖然前世對史記所知不多,趙徽也只是在上學的時候,讀過幾篇摘自史記的課文。但是魯迅對於史記的評價,卻是一直沒有忘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徐庶重複了一遍,眼神明亮:“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只有這句話才配得上這本史記。”
當下趙徽先是和徐庶聊起史記的內容,裡面各個列傳的人物,以及事件。
這一說就從白天聊到了晚上。
趙徽的各種觀點讓徐庶獲益良多,見天色以黑,這才告辭離開。
“與中華兄一席之談,勝讀十年書也,今日天色以晚,容庶告辭,改日再來拜訪。”徐庶道。
“元直隨時都可來,我這段時間都會在洛陽。”趙徽送徐庶到門口,雙方告別。
今天和徐庶交流了一個下午,茶換了三壺,雖然只聊史記,但是透過各種延伸,趙徽也知道了徐庶現在的水平。
有的人讀一年的書,就是可以等於別人讀上十年的量和質。
除了因為他們自身的聰慧外,而他們還比別人更加努力,不願意放棄任何可以學習的時間。
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和三心二意做一件事,所達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