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捏了捏她的臉:“你既然擔心這個,那就乖一點,省得到時候御史每天都要向朕參你。”
沈顏回一點也不服:“那可難說,畢竟,我連能不能做得了皇后,都還不一定呢。”
皇上聽了這話,臉色轉為正經:“你說實話,你到底打得什麼主意?你讓諸位大臣反對此事,後續可是有什麼謀劃?”
“自然,”沈顏回神秘一笑,“若是諸位大臣不反對的話,怎麼凸現出安國公的善解人意呢?”
第二天,朝堂上,諸位大臣再次為了立後的事情,與皇上爭執了一番,雙方都不肯讓步,最後依然還是不歡而散。
退朝以後,皇上留下了周鎮海。
勤政殿內,皇上以手支額,煩惱地嘆了口氣。
周鎮海拱手勸道:“生氣傷身,皇上可要保重龍體啊!”
皇上猛地一拍桌子:“真是豈有此理,之前這些人都在勸朕儘早立後,現在朕終於找到了心儀之人,這些人又不同意了,朕就不明白,出身就這麼重要嗎?如此說來的話,朕也並非先皇嫡子,甚至都不被先皇承認……”
“皇上慎言!”周鎮海打斷了皇上的話,“皇上無論如何,都是先皇的血脈,怎能如此妄自菲薄?大人們不過是一時沒有想通罷了,等皇上再給他們一些時日,想通便好了。”
皇上抬起頭來,有些委屈地看向周鎮海:“皇舅,難道不覺得朕在胡鬧嗎?”
“皇上何出此言?臣是看著皇上長大的,皇上小時候吃了許多苦,臣一直希望皇上能找到一個知冷知熱的人陪伴您,”周鎮海趁機剖白,“之前皇上有……但是天不遂人願,現在皇上終於如願了,哪怕這人出身低一些,只要能讓皇上開心,臣覺得其他都無所謂。”
皇上聽了這番話,激動得站起身來,走到周鎮海身邊,拍著他的肩膀:“還是皇舅明白朕心中的苦楚,體諒朕啊!”
周鎮海微笑。
皇上連忙湊近了一些:“那依皇舅來看,這件事,朕應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周鎮海等他這一問很久了,但面上還是不緊不慢地說道:“諸位大臣不同意方姑娘做皇后,不過就是因為方姑娘的出身不好,那我們就給她一個好出身不就得了?”
皇上挑了挑眉:“這倒是個辦法,只是,安一個好的出身簡單,但是這個身份需得震得住大家才可以啊?”
周鎮海低頭拱手道:“臣不才,願為皇上分憂。”
皇上眼睛一亮:“皇舅是說,願意認了小石?”
周鎮海像是想什麼什麼傷心事,情緒陡然低落下來:“皇上也知道,臣接連失去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只剩一個行兒,還遠在邊關,身邊已經沒有兒女承歡了,若是能再認個孩兒,也算是能安享晚年了。”
皇上竟然對周鎮海鞠了一躬:“朕代小石謝謝皇舅了。”
“唉,不敢不敢。”周鎮海連忙將皇上扶了起來,“老臣一大把年紀,能為皇上分憂,是老臣的福分。”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皇上便當眾宣佈,自己之前要納的女子,並非普通的農婦,而是安國公的遠親,安國公已經將她接回了族譜,認作了乾女兒。
“如此一來,諸位總沒有理由反對了吧?”
諸位大臣顯然沒有料到事情會這樣發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都沒有表態。
怪不得之前周鎮海都沒有對這件事發表什麼看法,沒想到,竟然在這裡等著大家。
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什麼遠親,什麼乾女兒,不過是藉口罷了,但是皇上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們總不能費盡心機找來證據,再去駁了皇上的面子吧?
所有的人都沒有了話語,唯有李延年一個人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這位姑娘若是上了周將軍的族譜,自然是可以進宮的,只是現在尚且還不清楚這位姑娘的品行如何,不若先封為妃,若是日後此女子真的品性極佳的話,再來封后也不遲。”
李延年一招緩兵之計,只說日後再封后,而且理由也找得相當正當,便堵得皇上也沒有話說了。
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方小石這個名字太過隨意,既然入了周家的族譜,便索性直接改名為周芷嫣,封作賢妃,搬進了之前德妃所住的芳華殿。
沈顏回踏進了芳華殿的大門,門口已經有許多宮女太監,跪著迎接她。
當然,她現在的身份,只是江南的一個孤女,所以,不能讓她的四個侍女跟著入宮侍候,所以,這些都是些陌生面孔。
不過,人都是蘇祥幫她挑選的,應該都是自己人。
她讓眾人起身,便走了進去。
看著裡面熟悉的擺設,她不由得想起了曾經與德妃相處的種種,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回想起來德妃當時的死狀。
她搖了搖頭,德妃的悲劇,來源於她的父親,她的家族使命和她自己的所作所為,與自己無關,所以她也不必感到有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