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冶煉二車間,負責將鐵、銅等常見的金屬礦產,新增靈性因子,冶煉成具有靈性導性、能夠在高靈性濃度下維持基本特性的工作。”
“這種工作只能以手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每個鍛造師的經驗和本人的手法與細微的相性不同,導致了每一件成品都有細微的差異,根本沒辦法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製造,因此產量很低。”
偌大的車間內,到處都是揮汗如雨的身影,一個個鐵爐,一聲聲富有節奏感的敲打聲,煙熏火燎,熱浪逼人。
但這裡的主力還不是鍛造師,而是一個個強壯的普通人,鍛造師只守在各自的火爐前,時刻緊盯著爐火的溫度和變化,在關鍵時刻,灑一點神秘的粉末進去。
這些粉末是每個鍛造師的秘密,也是他們獨有的配方,可以說,每個鍛造師的配方都不盡相同,儘管它們要達到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這也是無法推廣到工業化大規模製造的根本原因。
靈性的紮根於每個人的意識,每個人的意識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
“目前十幾個這樣的車間,每日能生產靈性金屬耗材不到一噸,全力以赴的話,一個月的產量大約在12噸左右,但足以應付園區的二期建設了,還有20%的富裕。”
“富裕的部分儲存起來,以應付突發狀況!”
“好的,團長。”
金屬材料是不可或缺的,而金屬在高靈性濃度環境下的衰減和分解問題是無法繞過的難題,阻斷劑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就說在靈性孤島中,要是早日有這些靈性金屬耗材,效率提升的恐怕不是一個等級。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附靈裝備的,全世界的鍛造師才多少?
“下一個車間就是加工貴金屬的了。”
馬亮跟著一個面相老成的附靈學徒,在張宇等一眾核心的陪伴下,視察基地裡的各項設施和建設生長。
採集和狩獵並不是全部,初次加工、中度加工、甚至深層次加工,能夠將採集和狩獵到珍貴材料更好的利用,原材料總是廉價的,直接使用不僅是巨大的浪費,還有一個能效問題足以讓任何人皺眉。
更深次的加工和利用是必然的趨勢。
並不是每個靈性研究者都像楊楠那樣,追求的都是些高大上的東西,還有數量龐大的靈性研究者散落在世界各地,從細微處著手、以實用性考慮,來解決困擾當下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意識海就是他們他們交流成果、擴散影響力的主要媒介,目前這樣的趨勢驟然加快了,終於將靈性金屬耗材這個難題給解決了。
儘管目前並不完善,而且效率低下,成本令人髮指。
所謂的貴金屬加工車間,就是生產秘銀和精金的車間了。
早在新體系誕生之初,就發現這兩類貴金屬對靈性有著良好的附著與活性,相比普通常見的金屬,它們的製造工序要求很低,但它們本身的價值又很高,只能用在一些關鍵地方得以應用。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楊瀾那樣的資源供給的,生生的用秘銀和精金打造一個法師塔出來。
但園區的二期建設,特別是“人工靈脈”和江城的“引靈網路”,必須用它們來銘刻於構築。
這就進一步的推升了成本,達到了一個讓人咂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