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同第一幅圖一樣的第二幅圖。
就在剛才,她摒棄生死只要強大的那一瞬間,一束光在腦海中乍現,來得快也去得快。
只是一瞬間,但就是那一瞬間她明悟到一些東西。
也是第二幅圖最為錯誤的認知,一樣。
何來一樣?
她認為的一樣!
其實並不一樣,還是很明顯的不一樣!
紙張的不一樣,第二幅圖的紙略有泛黃,原以為是因為圖一樣,每一位參悟雜感的先賢都深受困擾,經常翻閱才讓紙張泛黃,所以才沒放在倆幅圖的比較中。
只注重圖中所畫之景就是最大的誤區。
第一幅圖所悟又哪是圖中之景,圖中又哪有太陽和月亮?
“欲速則不達,古人誠不我欺!”
冷汗涔涔,始終皺眉閉眼的宋歌,這時嘴角竟然彎出弧度,露出一絲笑容。
不過,這笑容一點兒都不甜,反而有點兒邪性。
嗚嗚...
小獸不停疑惑的叫喚,它感覺到周遭環境的變化,附近的黑與暗好似受到宋歌的牽引。
黑與暗是整座山的組成,也是小獸伴生之物,自生至死,永不消散。
原本小獸就能感受到相似的東西在宋歌體內,但,那種東西要更為高階,讓小獸都有臣服感,這也是親近宋歌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有更為高階的為何還有吸收伴生物的意思?
小獸不光是不理解,還有疑惑,甚至是自我的懷疑,懷疑原本的認知。
它因宋歌而生,這也是它親近宋歌的主要原因。
宋歌就是母親一般的存在,但是它知道,宋歌是人,和它不是同一族,但現在它有些懷疑了。
人怎麼可能吸收它這一族的伴生物。
小獸走進死衚衕出不來,它不停的懷疑而又推翻再懷疑。
轟!
就在小獸身體毛髮有豎立變色之意時,宋歌的身體之中傳來一聲雷動。
小獸瞬間清醒,差些就要走進自我毀滅的道路,向生而生如何能經得起如此反覆的懷疑。
猶疑是向死而生最大的敵人。
清醒的小獸,再一注意周圍差些又著了道。
伴生物哪兒去了?
不是漆黑一片麼?
它振翅原地盤旋,方圓五米竟然變成混沌地帶,失去黑與暗這種伴生物的混沌地帶。
再一看稍遠一些的地方,那裡的伴生物也是蠢蠢欲動。
轟!
宋歌體內又是一聲巨響。
方圓十米變成混沌地帶。
這回小獸看清是怎麼回事兒,差些沒嚇得把宋歌給甩掉。
小獸都懷疑,它這是帶著一隻成年窮奇麼,怎麼會出現吞噬伴生物如此可怕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