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朝鮮李夢鶴之亂在自己部下的弒殺下,徹底的結束了李夢鶴那不可一世的一生。
而在李夢鶴之亂被徹底平定之後,朝鮮宣祖殿下又開始針對那些義兵隊長。
產生了極大的恐懼的同時,又極其不信任那些義兵組織。
所以以後的對抗倭寇之戰中,就只有朝鮮官軍自己直接面對了。
所以此刻的朝鮮朝廷也是處於基本癱瘓之中的,而另一則壞訊息傳到朝鮮都城之後。
卻令宣祖殿下和諸位大臣們,十分震驚的同時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這則訊息就是自從大明與倭寇的談判破裂之後,倭寇國主太閣大人豐臣秀吉。
又重新決定派兵入侵朝鮮,而此刻的豐臣秀吉也為大明的國書感到無比的羞辱感。
所以這才決定讓自己的倭寇子弟兵們,再次對朝鮮進行無情的入侵。
而此刻在倭寇大軍出征之前,豐臣秀吉所擔心的兩大問題就是軍糧和李舜臣。
而在面對談判失敗的小西行長方面,豐臣秀吉本來是想殺了小西行長的。
但是後來考慮到小西行長還有可利用之處,所以就想讓小西行長來給出對付李舜臣的計策。
這才讓豐臣秀吉放過了小西行長,而小西行長所出的計策就是讓加藤清正作為第一先鋒軍的誘餌。
從倭寇本土出發經過對馬島,直接向朝鮮本土海岸進軍的同時還要把進軍的訊息。
由小西行長透漏給朝鮮大臣和朝鮮朝廷,這樣才會使得小西行長的計謀得到完美的實施。
所以就在此刻大明使臣不顧生命安危,將倭寇即將入侵朝鮮的訊息用國書形式。
傳遞給了柳成龍(趙坤)大人之後,柳成龍遂即將這個大明國書遞交給了朝鮮宣祖殿下。
此刻的朝鮮朝廷和宣祖殿下頓時陷入了震驚之中,宣祖殿下還擔心倭寇規模的同時。
還想讓大明王朝派遣更多的軍兵,來拯救此刻水深火熱的朝鮮朝廷。
而此刻在朝鮮的備邊司中展開了十分激烈的討論,諸位大臣們對朝鮮的現狀和未來都有了各自的看法。
而此刻討論的是到底是攻擊還是防禦方面,產生了不小的分歧之後大臣都各自有著想法。
堅壁清野據險而守的方法也在此次會談中,被柳成龍大人(趙坤)所正式提出。
而此刻為了民心的原因,朝鮮朝廷才沒有將倭寇即將再次入侵的訊息擴大化。
因為此刻好不容易匯聚的民心,會在戰火侵襲下變得支離破碎。
而當王世子光海君瞭解到,倭寇即將再次猖狂入侵之時也陷入了片刻的沉思之中。
而王世子邸下的謀士在此刻為光海君出了計謀,來以此應對多變的朝鮮朝局。
而在大明都城北直隸之中,大明萬曆皇帝同時收到了來自朝鮮和大明使臣的兩則國書。
而兩則國書的結果卻大不相同,朝鮮國書則明文寫著倭寇即將入侵朝鮮。
而大明國書中則寫著再也不會發生戰亂,朝鮮一切平安無事並且倭寇已經全部撤兵。
面對著這兩則截然不同的國書中,內容也當然絕對不相同。
而此刻遭到質問的還有兵部尚書石星(劉偉華)大人,還有親自前往倭寇之國遞交國書的正使。
而此刻在正使和兵部尚書的對質中,正使說出了朝鮮國書是真正可靠的結果之後。
大明萬曆皇帝十分震怒的,就將兩位大人全部送進了牢獄之中。
而此刻的萬曆皇帝陛下覺得自己不理國事也就算了,但是敢於把萬曆皇帝玩弄於鼓掌之間就絕對不對了。
而此刻的倭寇國內都城京都之內,小西行長正接受著生死的考驗。
因為豐臣秀吉要小西行長出一個完全的策略來致使李舜臣於死地,小西行長要把加藤清正入侵朝鮮的訊息擴散出去。
報告給朝鮮朝廷的同時,讓加藤清正帶領七千倭寇軍兵渡海前往朝鮮。
而當這則訊息被朝鮮的朝廷知道之後,必定會在宣祖殿下的關注下。
必定會下新的諭旨給李舜臣,要求李舜臣在加藤清正渡海之時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