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七萬軍兵和朝鮮一萬餘人的軍兵在李如松將軍指揮下,於1593年一月八日朝鮮和大明聯軍為了早日攻入平壤城內。
當時的李如松將軍親自督戰,而在平壤城池的城頭上倭寇也進行了積極的準備。
並有鳥銃、弓箭、火炮、駑石還有滾燙的開水,以此來抵抗明軍的進攻。
這時軍兵一看就要有後撤的意圖,當時的李如松一刀砍死了後撤的第一個士兵。
所有大明官軍一看將軍督戰,就一直衝向平壤城池進行攻擊。
而此刻的戰場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首先在平壤的西北方面牡丹峰方向,就在一聲炮響之後大量的明軍殺入牡丹峰。
使得倭寇軍兵死傷無數,導致了牡丹峰被明軍攻破。
而率領這支明軍攻擊牡丹峰的將軍是祖承訓和吳惟忠,吳惟忠也是年齡高達六十的ZJ人士。
親自率領著ZJ三千子弟兵不遠萬里,來到朝鮮跟隨李如松將軍對倭寇進行作戰。
而在平壤城池的西南方面則由偽裝的朝鮮軍進攻,懶洋洋的朝鮮軍兵開始了在一個訊號之後。
就開始換掉朝鮮官服在祖承訓的帶領下進攻,等倭寇回過神來之後就已經殺上了倭寇的城樓。
而西面的大明軍兵正在攻打平壤城池,而在離平壤城門不遠的地方就開始對平壤進行猛烈的轟擊。
大明軍營中比倭寇裝備的重炮要多很多的,所以重炮的一頓攻擊之後就把西門給炸開了。
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正帶領大明軍兵在西門拼殺,立即就衝進了大西門之後開始就和倭寇拼殺起來。
而在攻打小西門的時候,那個吳惟忠和李如松將軍一起指揮大明軍兵衝擊。所以西門就被大明官軍攻破,各個門都被大明軍兵攻破。
於是就開始了對平壤城池的總攻勢,此刻只有兩萬餘倭寇的小西行長只能等待死亡的命運。
而此刻各個門都已經被大明和朝鮮的聯軍所攻破,朝鮮和大明的聯軍也逐漸殺入平壤城內。
就在平壤城內大明官軍和朝鮮軍兵與倭寇展開了白刃戰,而為了朝鮮平壤攻擊戰戰役中大明已經損失了七千餘人。
倭寇方面的損失則更加的大一共戰死一萬多人,而倭寇的支援將軍看見大勢已去就進行了撤回。
此刻的李如松將軍則決定要放小西行長一命,而柳成龍大人(趙坤)則提出異議。
於是大明官軍在倭寇撤退的路上特意留出了缺口,而柳成龍(趙坤)大人則安排了朝鮮的兵力埋伏在倭寇的退路之上。
而就在1593年一月九日李如松指揮下的大明官軍和朝鮮軍兵,終於進入了失守已久的平壤城池。
朝鮮平壤百姓自發到城門處迎接李如松將軍,並在山呼萬歲的聲音中進入了朝鮮平壤城池。
1593年一月九日在經歷了四天的戰鬥之後,大明和朝鮮聯軍終於成功奪回了平壤城池。
這也是被倭寇佔領平壤城池七個月之後的事情,壬辰倭亂爆發之後就束手無策只知道退卻的朝鮮軍。
透過這次成功打下了平壤城池,不僅僅重新找回了一直被倭寇管轄下的平安道地區。
同時也逆轉了一直以來的敗勢,併成為了新的契機。
就在平壤城池被攻破的當天夜裡,小西行長就帶領著剩餘的六千多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