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倭寇的軍兵以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的兩撥軍力,勢如破竹的攻進朝鮮內陸之後。
朝鮮的領土就接連失陷之後,朝鮮百姓甚至朝鮮官軍也在為逃命而努力著。
而此刻的宣祖殿下也無奈在朝堂上,宣佈了遷都的諭旨之後就匆忙立了自己的王世子光海君。
而此刻在朝鮮朝廷中也出現了兩個朝廷,而南北朝廷分制的局面也已經在朝鮮宣祖的宣佈下形成了。
此刻的宣祖是要逃往更北部的地方,只留下王世子光海君在朝鮮的都城防守。
而此刻宣祖留給王世子的兵力還不足於七千餘人,以此兵力如何能擋住倭寇的多次進攻。
最後朝鮮宣祖甚至於威脅柳成龍(趙坤)大人,要把王位傳給王世子之後自己孤獨的守衛都城。
於是柳成龍(趙坤)大人最終被迫接受了宣祖遷都的要求和事實,而在其他大臣眼中如果宣祖要遷都的話就遺棄了自己的百姓和國家。
但是宣祖殿下最後力排眾議終於決定遷都了,而此刻朝鮮王宣祖殿下的命運就掌握在民心之上。
如果百姓誓死追隨朝鮮宣祖的話,那麼朝鮮王和百姓就有存在的必要。
反之如果朝鮮民眾拋棄了朝鮮王宣祖的話,那麼朝鮮王和百姓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而此刻狡猾的加藤清正已經比約定的時間提前一小時,向朝鮮的都城漢陽前進了。
而根據朝鮮大臣的狀啟,先行的倭寇之軍力再有兩天就要攻打下安陽。
於是朝鮮宣祖殿下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朝鮮宣祖最終進行了遷都北上的行動。
而此時的柳成龍(趙坤)大人原本被宣祖定下來作為守城大將的,可是在朝鮮大臣的建議下就撤換了柳成龍(趙坤)大人換成了其他的人來擔任。
但是此刻的柳成龍(趙坤)大人卻執意要留守都城,因為在柳成龍(趙坤)的心中是這樣想的。
如果百姓家中遭遇了強盜,那麼作為百姓家中的男士就要挺身而出保護家人。
可是此刻的朝鮮王宣祖卻僅僅為了活命,就遺棄了自己的百姓和官軍前往朝鮮的北疆。
此刻要誓死守衛都城的柳成龍(趙坤),拒絕離開都城要死守都城的百姓和官軍。
可是朝鮮王宣祖的諭旨給柳成龍(趙坤),最終還是耐心接受了朝鮮宣祖的好意。
一路跟隨著宣祖準備前往朝鮮北疆,可是此刻就在宣祖殿下要離開都城的那一刻。
朝鮮都城百姓們卻阻擋了宣祖前進的御隊,朝鮮的百姓還趁機在1592年4月30日凌晨朝鮮百姓就形成了亂民之勢。
而這個日子距離倭寇進犯還不到半月時間,就在宣祖殿下遷都之後難民們就開始燒燬藏隸院和刑曹。
甚至還闖入宮中搶奪財物焚燒宮殿,著名的景福宮就是在這個時期被亂民燒燬的。
不過此刻漸漸燒燬的景福宮,正預示著朝鮮這個國家正在走向滅亡。
因為此刻燒燬的不僅僅是一個景福宮,還是整個朝鮮這個國家,更是朝鮮那沒用的兩班大人官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