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誅殺隱藏在坤國的十兇之首林文遠,救出坤國先皇,傳下道統立時變得順理成章。
也就在坤國先皇被救出不久,張卿旭到了。
張卿旭的思想本就接近墨家,經過他與禹王的一番交談,坤國上下無不支援殷明立墨家。
黃亞夫與龔沁中兩人見得坤國之事已畢,當即返回唐國。
他們畢竟是儒道中人,自是回唐國幫助楊子銘。
張卿旭問殷明,是不是將令狐察與易和圖也都叫來坤國。
張卿旭以為以自己的資歷,還不足以擔任墨家首主。
殷明見他有心謙讓,卻並未答應。
其中原因他也並未細說。
其實張卿旭心中也清楚,易和圖雖然資歷甚高,但畢竟已然年邁。
令狐察又向來對管事之職不太擅長,這墨家首主,他是萬萬不會接的。
所以只能自己來擔任。
坤國立墨家之事很快傳遍整個國家,全國百姓都沸騰無比,甚至有不少百姓自發趕往帝都前來朝拜。
殷明趁著百姓齊聚帝都,當眾傳下墨家典籍《墨子》。
原本《墨子》共有七十一篇,但卻佚失了十八篇,現存只有五十三篇。
殷明根據記憶將五十三篇其中精要全部重新統籌了一番,而後又根據墨家精義,補全了佚失的十八篇。
當他傳下完整版《墨子》之時,帝都望古樓中頓時亮起一道晶瑩光束,直透九霄。
無數大道文字從光束之中灑落人間,方圓萬里皆可見。
上至禹王,下至百姓,所有人無不震撼。
此等著作,乃傳世之寶,而今卻成為了他們坤國的獨有的經文。
一時間,所有人都對殷明心生崇敬,紛紛對著殷明拜首。
《墨子》較之佛家的《心經》,陰陽家的《易》經更為純粹與直白。
所以百姓在參悟《墨子》之時更為簡單與方便。
也不需要殷明做過多的解釋與闡述,大道文字落入眾人的心神間,眾人立時沉入參悟狀態。
而張卿旭也早已進入閉關狀態,一心探尋《墨子》精義,臉上閃過道道亮光,體內氣息縱橫。
張卿旭的思想本就接近墨家,再經過《墨子》精義的點化,文氣立時沸騰,霎時間衝破小聖巔峰,晉入聖者境。
殷明見他感悟甚深,突破甚快,心中也是欣慰無比。
不過他也知道,墨家精義便是如此。
一旦入此道,便如水到渠成一般順遂。
並不會有太多滯澀。
這源於墨家精義的構成很雜,但卻很簡單,並沒有太多深刻的東西。
不像是佛家與陰陽家,甚至比起儒家都還要簡易。
不入此道,自是不用多言。
可一旦入得此道,《墨子》精髓便會信手拈來,根本毋須多加鑽研。
而就在殷明準備離開坤國之時,天國傳來訊息,天國老皇帝死了。
得聞訊息之後,殷明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往天國。
因為他之前老早便猜到了老皇帝中毒之事蹊蹺無比,很有可能與太子有關。
但因為他畢竟不是天國人,天國的皇室傾軋與他可以說沒有絲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