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唐國,得聞封西行省又有魔族作亂的跡象。
殷明當即讓白彥前往。
其餘人,則跟著殷明一道前往洪京。
再度回到唐國,物是人非的心情流露於眾人的臉上。
殷明倒還好,他一直抱著淡然的心態,竟不勉強,也不刻意。
但楊子銘卻不一樣。
他乃當初洪國皇室後裔,又與而今的唐國朝廷關係甚深。
他還記得當初在易和圖的學宮之中求學,還記得當初與殷明一道討論學問。
更記得當初殷明被關入天牢之時,所有學宮之人對傳播文道的一系列重大決策。
而今想來,過往雲煙,消散的還沒來得及消散的,盡皆都在眼前浮現。
進入洪京城之時,並未看到任何熟絡之人前來迎接。
楊子銘略感奇怪,“怎麼侯爺與大帥都不見?”
按理說,青林侯與馮大帥可都是殷明的相熟之人。
皇帝未曾派人前來迎接也就算了,這兩人為何也一點動靜也無?
難不成是朝中出了什麼事?
祝明飛對唐國之事不甚清楚,聞言並未答話。
殷明笑著道,“皇帝想要面子,自然不會低聲下氣的來迎接我等。”
“他不來,其他人怎好前來?”
皇帝都沒開口要迎接殷明,青林侯,馮大帥如何敢擅做主張前來迎接?
楊子銘搖頭道,“看來陛下還是不肯接納文道。”
其實不是皇帝不肯接納文道。
而是現如今的世界乃是武道橫行的世界。
文道實在太過渺茫,雖然殷明已在三國傳道,可畢竟只是少數。
大多數人還是依靠武道修煉。
故此真正接納文道,並不是傳道就可以,這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而楊子銘的意思更側重皇帝對殷明個人的誤會。
兩人間的恩怨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武道與文道之爭這麼簡單。
當初皇帝可是鐵了心要置殷明於死地的!
“進城吧。”
殷明進入城內,徑直回到了大帥府。
怎麼說他也是殷大帥的兒子,既回到唐國,自是要回大帥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