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成名的經文。
這“墨義”考的範圍,是從文學、政治、歷史、教育等方面出題。
這也可以說是常識題,主要考較知識儲備,倒也能刷掉一批人。
其實,這還真是殷明的弱項,畢竟他是穿越而來的。
幸好前身博覽群書,只要他搜尋記憶,倒總能找到答案。
墨義之後,就是策問。
所謂“策問”,就是一篇議論文了,根據考官給出的題目,來回答自己的見解。
這是科舉的重心所在。
一篇文章體現著一個文人多方面的素養,包括文采、思辨、認知、判斷等諸多方面。
殷明拿到題目,是“為政以武,陳力就列,居國下定之。”
殷明心中暗自搖頭,這明明是文舉,考的卻是“以武定國”的主題。
也由此可見,文道在這天下,真的是毫無地位。
便是這個世界也有文人,卻都是為武者服務的。
殷明略一沉吟,其實關於治國之道,定國之策,他腦海中多如牛毛。
不過,殷明心中所想的,多半都是文治,而這場的考官大概就是普通的文官。
考官多半也是信奉武者至上的人,而且文學素養只怕不過爾爾。
若是給他寫一通篇文治的文章,只怕那考官根本看不懂,甚至會認為殷明寫的是邪說。
殷明略一思索,提筆寫下“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考慮到要照顧考官的水平,殷明由淺顯處入手,卻去談武備於文事之要。
以此為破題,在這童生試中,必能獨佔鰲頭。
殷明落筆:“朝廷之望,武道之向也。武道興,文事舉,萬民興焉……”
殷明這一篇文章,並未刻意雕琢,只以思路取優。
他不但深諳孔子“武備”、“文事”的觀點,更是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簡樸哲理。
四周的考生多半還在思索,殷明就已經落筆,直如行雲流水,直抒胸臆。
等四周的考生開始動筆,殷明卻已經寫完,交上考卷便離開了考場。
若是旁的考生,必要等待,有可能萬一被考官叫去問話。
殷明對自己的文章顯然有信心,便直接離開了。
門口處,瞧熱鬧的人要麼找地方歇著,要麼就在打瞌睡。
畢竟文科考試又不能進場圍觀,等待卻是頗為無聊。
當殷明走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一愣,卻是沒反應過來。
這才過去多久,怎麼可能有人交卷出來?
馮行道也不知從哪跳出來,大聲道:“老殷,你咋這麼快就出來了,不會是被攆出來的吧?”
王錫元咧了咧嘴,暗自腹誹,認識這傢伙,還真是丟人啊!
馮行道自己卻渾然不覺,笑嘻嘻的就湊了上來。
殷明笑笑,道:“莫說胡話,只是答完了。”
不遠處,帶著幾個師弟來參加考試的崔澤有點驚疑不定。
雖然說童生試簡單,那也是相對於他們這些奇才來說。
況且,童生試透過或許不難,但是要拿到第一,那可不是說笑的。
要知道,未來的狀元,也是從這童生試裡考出來的。
想拿到第一名,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