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入尾聲才怪了;
陳晨也不想選擇這種方式的,畢竟精神力的過度消耗,對他接下來的對抗發揮,肯定也是有影響的;
雖說他在精神力恢復方面速度不慢,但一些疲勞沉積,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這場對抗打得這麼膠著,主要還是陳晨這邊戰車的效能弱了一些;
本來憑他他的作戰風格、思路,更多的是追求迅速KO擊毀的,哪怕他這邊不是強攻型;
也不能說是低配產品,只能說是標配的標準教學級戰車元件。
恐怕也是這次對抗賽中,對面江大那位選手,一上來就選擇強攻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對方大概也是在擔心陳晨,再次將戰場拖進水底,所以才會將戰車強行按在堤壩上進行。
對面江大那位置選手,雖然也算是做得不錯,但雙方車型比對上,終究是存在著一定差距。
強攻克功能,攻能克防禦!
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先放一邊不談,單是對面戰車前端的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無疑就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至於說對方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肯定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對方應該也是看出了這點,將戰車的前鏟部分,竟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對面江大的車型,雖然有別於大多數傳統的防禦型戰車,乃至還雙配了武器系統,既前端固定式前鏟、以及捶擊武器,但在根子上,還就是防禦型戰車。
隱約察覺到對面江大的戰車,轟鳴聲開始越來越強烈強烈;
對面就算心裡素質再好,這時候也不至於說被陳晨這邊都鎖死了,還能風清雲淡地坐等輸掉這場對抗。
陳晨這邊的新車型,既然能稱呼為壓力穿刺功能型戰車,那最大的根底,自然無疑就是對目標戰車進行穿刺行為。
所以對方哪怕在極力掙扎、調整,但始終還是無法從陳晨這邊新車型的鎖定中脫離。
相比穿刺兩個字,壓力才是陳晨這邊戰車的最根本!
不管是陳晨也好、對面江大那位操作手也罷,基本上精神力都已經快見底了。
水面上奔騰滾滾的水浪,戰車的轟鳴聲迴盪。
轟鳴聲,乃至金屬碰撞的刺耳摩擦,一度壓過了江面上的風聲、水浪聲。
戰車沉悶的轟鳴聲,迴盪;
對方雖然當時也有進行捶擊,但實際上更多的是象徵性作用。
陳晨眼下面對的對手,對面江大的那傢伙雖然也是前衝、後撤、前衝、後撤,看似與去年江大那位選手如出一轍,但實際上差距卻大到天上去了;
對方的攻擊,看似是復刻了對方的前任,但對方卻只把其中好的東西吸收了進去,把不好的東西通通甩去;
諸如對方同樣利用陸行音速的優勢,進行折返撞擊,但卻並非是以撞擊為主;
對方以陸行的狀態下,速度突破音障後,地面仿似被犁過一樣!
真沒一點誇張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