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這邊戰車的武器系統,確實屬於在車身上部的頂置武器;
也只有這樣,陳晨這邊才能藉以將對方戰車剷起,好讓穿刺元件對江大那邊的戰車,完成二次穿刺。
而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戰車,如果想進行穿刺攻擊,必然需要用他這邊戰車的前鏟,卡進對方戰車底盤才可以;
明明勝利就在眼前,就像大美女擺面前,始終吃不到嘴裡0.0
說起來,主要還是對面江大的那輛戰車,在動力系統方面太強勁了一些;
可對方速度太快,這時候陳晨一旦鬆口,恐怕很難再有機會。
各資本方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像見了血的鯊魚,噌噌地往裡鑽0.0
戰車的穿刺武器,死死地卡在對面戰車車體上,仿似釘在上面一樣;
也是基於這種原因,陳晨這邊的優勢才越來越多;
畢竟對方試圖擺脫眼下這種局面,就註定了要耗費更多的精神力才行。
堤壩上,戰車沉悶的轟鳴聲,在徘徊響徹,兩方戰車死死地膠著。
這時候對面江大那邊,彷彿待宰割的羔羊,只剩下垂死掙扎;
對方本來利用速度的優勢,最快速的搶佔先機,先一步與陳晨這邊戰車完成近身,一度不停爆打陳晨,結果卻……整場對抗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選手操作的車型,幾乎是如出一轍;
對方之前第一時間選擇強攻,將雙方戰場鎖定的位置進行圈定;
要知道功能型戰車剋制防禦型戰車,可不是胡亂說的,都是有著實際根據;
畢竟對面江大那邊戰車的攻擊力低了,面對陳晨這邊的時候,短時間內想側車翻掉陳晨,可不是個簡單的榮譽。
基於這林林總總的對方再如何的調整,也總不可能從防禦型戰車,突然就變成其他型別的戰車、乃至是強攻型戰車!
而眼下這時候,雙方戰車在堤壩上,還在糾纏在一起的;
呼嘯的風聲、戰車的轟鳴,在不停盤橫、響徹不斷,不時能隱約察覺到對面江大的戰車,轟鳴聲開始越來越強烈強烈;
當然,陳晨這款新車型跟抓舉功能型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不同的;
不得不說,就是純精神力與物理方面的應用科技;
陳晨跟對面江大那位選手的對抗,這時候節奏明顯越來越慢;
這時候整個對抗賽,在這種僵持中,也從技術層面轉變到了毅力的比拼;
映襯著堤壩一側水面上奔騰滾滾的水浪,戰車的轟鳴聲在迴盪。
沉悶的戰車轟鳴聲,一度壓過了江面上的風聲、水浪聲。
畢竟這次的國大學生對抗聯賽中,就憑江大那邊能夠突破音障的戰車效能,絕對能在所有參賽車組中排前幾!
隨著雙方戰車的僵持,路面上裂痕叢生;
畢竟對面江大戰車的動力系統,之所以能達到突破音障得程度,主要還是新型動力系統技術的事情,而非是動力系統主體的原因。
雖說張子豪那邊戰車的動力系統,在速度上沒有太大優勢,但既然能保持長時間的持續作戰,起碼在承受得精神力進階狀態方面肯定是沒問題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陳晨這邊想贏,說簡單也簡單,只要利用精神力進階狀態,強行給動力系統加大動力輸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