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
隨著紅色戰車的單邊履帶脫落、內圈的輪胎暴露而出,但凡觀看到這邊分賽場對抗的,無一不是驚掉了一下巴。
從陳晨這邊戰車登陸的車速等等方面,確實早就能發現一些端倪;
甚至,很多人也早就隱約猜到陳晨這邊行走系統有貓膩。
畢竟這次分賽場的地形環境,如果真的只是選擇普通履帶行走系統的話,幾乎等於提前投降。
說是這麼說,但真沒幾個人想到,陳晨竟然選擇如此……簡陋的解決方式!
沒錯!就是簡陋!
陳晨這邊戰車在單邊履帶的脫落後,輪胎暴露出來後,明顯能看出其中的簡陋;
甚至,輪胎上都能看到臨時切割的痕跡!
畢竟輪胎加裝履帶,可不是說套上就可以的,如何傳動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諸如履帶行走系統,傳導輪不單是在大小,在結構上也與其他的輪子存在著差異。
事實上,陳晨這邊戰車的車輪,在結構上也是不同的;
最前面的那對車輪,與後面兩對車輪,存在著很大區別,上面有著明顯呈鋸齒狀的凹凸槽;
而這些鋸齒狀的凹凸槽,就是充當履帶行走系統的傳導輪作用。
當然,像這種偽傳導輪在穩定性上,肯定無法與履帶行走系統中的傳導輪相比;
就像陳晨這邊戰車在登陸一開始,行駛速度無法與真正的履帶行走系統相比,很大一部分也是這個原因;
畢竟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高荷載地拉高車速,必然會出問題。
也是在這時候,陳晨這邊戰車履帶脫落、內圈的輪胎出現後,很多人才突然反映過來;
原來……陳晨之前的行進路線,並不是亂來的!
他的行進路線,之前看來很像是尋找適合履帶通行的路徑;
可隨著履帶的脫落,才讓人看明白陳晨之前選擇的路徑,完全就是為了破壞履帶!
或者說,能更有效破壞履帶的路徑!
沒錯!就是更有效破壞履帶!
雖然山嶺地帶,不適合履帶行走,但對履帶的損壞程度,還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
陳晨之前選擇的路線,恰恰是那種凹凸地勢比較頻繁的!
也只有這種地形,才會對履帶的損害更大,能更快將履帶損壞、脫落下來。
畢竟這種凹凸的地形環境中,必然會存在很多錐狀的障礙,能更有效的損壞履帶。
甚至,陳晨這邊此時的目的,更加暴露無疑。
紅色戰車隨著單側履帶的脫落,對地形適應力加強後,竟然……主動用右側履帶去強行碾壓沿途一些山石障礙。
一時間,被履帶碾碎的石塊頻頻四散,幾乎佈滿了紅色戰車的途徑地帶。
甚至,不單是被履帶碾碎的石快,戰車前端的豎轉型絞盤,更是頻頻將前方一些大型山石撞碎。
是!
陳晨的目的,確實不單是脫落履帶,解放輪式行走系統;
他就是要人為的製造障礙,給後面戰車通行造成麻煩!
事實上,追在後面的黑色戰車,因為這些碎石,也確實受到不小影響。
畢竟這些碎石可不是固定在原地的,輪胎碾上去,戰車打滑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對面那位操作手此時真是有苦難言,繼續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