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盈利
採風樓開業一週後,李世和和趙秉初帶著前所未有的業績去了程府彙報,夏美珍也在。
程秉初是程府老管家程平的次子,為人踏實肯幹,且有一手好算術,在馮嬌娘按照夏美珍的管理法子後,特意的尋來,升做採風樓的賬房先生。
由於程秉初是家生子,從小跟著程平接觸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與人打交道也是好手,採風樓裡的表演古彩戲法的藝人就是他從梨園裡購買的。
他站在哪兒規規矩矩的將盈利額報給馮嬌娘,“少夫人,採風樓除卻採購成本一百三十四兩,還盈利三十兩,另外包間定金是一百一十兩。”
採風樓的裝修費用是由夏美珍經手的,馮嬌娘親自監督的,所以並不在程秉初的彙報之列。採風樓的包間都是要預定交定金的,而就這幾天的功夫,二樓的十個大小不一的包間幾乎都排滿了客人,就是三樓也預定了兩間出去。
馮嬌娘看著手裡的賬簿,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數字倒是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李世和接著道:“少夫人,食客們說咱們採風樓能不能不限名額?好多人都說排了幾個時辰卻吃不上飯,而那些排上號的客人,又說第二場的戲法和說書能不能換成新內容。”
採風樓的戲法和說書上下午各一場,第二場重複,精彩度也是別的地方能比的,加上檔次夠高,茶點夠好,座椅又舒適,可每天只接待五百人次,就導致早上店門口排了長長的隊伍,看的李世和是又高興又心酸。
在李世和眼裡,有錢不賺是傻子,名額制這玩意兒根本就是把客人往外推,雖然推行的送餐可以將推出去的客人拉回來,可他還是不願將送上門的客人推出去。
李世和說著還偷看一旁夏美珍,眼裡滿是可惜:這姑娘賺錢的法子是好,可就是腦子笨了點。
名額制是夏美珍堅持的,目的就是控制進店的人流量,帶動送餐。採風樓檔次太高,服務周到,座椅又舒適,那些個貪圖舒適的食客一杯茶坐一天,就算是價格比外面貴了點,她也虧本不是,所以,就有了限制名額的規定。
馮嬌娘想都不用想,淡淡的道:“不用,物以稀為貴,就讓他們掙去吧。”
這時代同樣不缺土豪大佬人物。雖然送餐一樣能吃到採風樓的飯菜,但是沒有在店裡吃的逼格,攀比成性的世家子弟,在得知採風樓一躍成為府城第一樓的情況下,又怎麼會放過長臉的機會?
要知道,自採風樓開業第二天以來,就出現了一句話:身為宣州人,不去採風枉為人!
在不缺錢的土豪面前,採風樓那點兒的茶錢,更本不算什麼,而是能在五百個號裡得到一個名額,才是真正的得意。
李世和一驚,知道明白其中的奧秘,趕緊描補道:“是小的愚鈍了。”
馮嬌娘接著說道:“從明日起恢復原價,到時候客人肯定比現在少,但是名額還是控制在五百就行。”
李世和道了聲是,便和程秉初告辭離開了。李世和出門前,偷偷的瞧了一眼那個氣定神閒的女孩子,眼中已是慢慢的佩服。
馮嬌娘這才轉頭看向夏美珍,眼裡具是滿意,“採風樓有這樣的收益也都是你功勞,按照咱們說的,我給你一成的分紅,你可同意?”
七天收回成本,在整個宣州府來說當算做前無古人了,想起夏美珍是被丈夫從戴家要來的,那一家子估計腸子都悔青了,於是越看夏美珍越是喜歡。
也不是馮嬌娘小器容不得人,更不是程府權勢壓人,而是戴家理虧在前,他們不過是讓金子發光而已。馮嬌娘如是想著。夏美珍有這樣的經商頭腦,若是能用一成的紅利收攏,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夏美珍當初為了解決自己的食宿為題,曾經提出過三個月不要工錢,現在被馮嬌娘並沒有提,倒是讓夏美珍詫異了下,但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今時不同往日,採風樓一炮而紅,幾乎成了宣州府最高酒樓茶館的代名詞,這些都在夏美珍的預料之內。
她為了能早日賺到錢,能從蕭恆衛的院子搬出來,是早就打算好了的。想了想,說道:“當然,採風樓一成紅利,我是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