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托缽僧向稱寺中諸僧為師兄,因為他們入門早;而明字輩諸僧也稱他為師兄,自然是因為尊敬他托缽僧年紀大罷了。
當時明慧與托缽僧一家幾人一起進入寺中來。
托缽僧見寺中頗為蕭條冷落,就問道:“師兄,為何寺中這麼冷清?師父呢?”
明慧道:“師兄,師父他已經於三年前圓寂了。”
托缽僧聽了,不覺心頭黯然,便要去祭奠一番。
當時明遠、明景等也陪同前去,這幾個,都以明慧為首。原來,明慧現在是方丈了。
眾人祭拜過了老方丈見愚之後,托缽僧便令小棒兒取出百兩銀子與眾僧,然後告辭。
明慧道:“師兄,我做這住持,實覺有心無力。只盼師兄你能早日迴歸本寺,那時就請你來做住持吧。只是不知師兄何時能回來呀!”
托缽僧笑道:“我這次是陪兒子兒媳婦回鄉祭奠他阿媽。也許不出十日,就能回來;師兄若覺得需要,我倒是可以給師兄做個幫襯,打打下手,至於住持,我也是閒散慣了,做不來呢。”
明慧似乎還有話說,卻是忍住了,只說道:“師兄,十日之內,師弟我等你!阿彌陀佛!”
托缽僧也說道:“數日內我重過此地,必會再上山來的。眾位師兄請留步!”
托缽僧一家三口下了山來,馬行迅速,以前四五天的路,這才三天多就到家了。
自家院中,是芳草生兮萋萋。那老屋早已只剩下四壁兀立。托缽僧父子含淚,陸三丫緊皺雙眉,三口人都往托缽僧二叔家來。
前面說過,他二叔就是小棒兒所說的二祖父,在小棒兒十五歲那年亡故了,此時家主,已經是換作了二發,大發則是早已是另起宅基,另立一家人家了。
托缽僧一家三口到來,也已經驚動了二發。畢竟三騎高頭大馬進了村莊,早已讓村人驚訝了。
村中人多有認識得托缽僧父子的,打過招呼,都跟在後面看新鮮,陪著劉玉米父子兩個,說了許多話來。
這中間,有多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裡都不多記了,畢竟無關本書宏旨。
劉玉米父子見了二發,大發也趕了過來。托缽僧與他兄弟二人說過話才知道自己的二叔二嬸是都過世了。
托缽僧心有百感,交集於一起,當時請了香燭,不唯祭奠秀芸,也祭奠了二叔二嬸。
祭奠完畢,托缽僧又吩咐小棒兒取了一百兩銀子,給大發二發兄弟兩個,一家五十兩,然後托缽僧問道:
“小棒兒,你是留下來呢還是去三丫叔叔九公那兒?或者,跟我去遊歷天下?”
小棒兒道:“阿爸,我又想跟你去,託託你那缽,養養身體,又想去九公叔叔那裡。兒實是拿不定主張呢。”
托缽僧聽了,就說道:“你不如跟我走吧。”
際三丫聽了,可就急了,當時就說道:“阿爸,您不讓小棒兒跟我回叔叔那兒,卻要帶小棒兒走!阿爸,您要是真心疼小棒兒和我,不如也跟我去我叔叔那邊!
莫非阿媽死了,您想讓我將來也學阿媽的樣兒,去吃耗子藥嗎?阿爸,我現在是生是劉家的人,死是劉家的鬼喲!”
小棒兒聽了,自是一呆!
托缽僧聽了這個話,當時就是如遭雷擊!是呀,當初若是自己回家一次,給秀芸些許希望,她怎麼會吃耗子藥自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