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家親朋好友,聚了一屋,都看這小人兒抓周。
眾親友投下許多物事放在一個笸籮中,雖不能說是要啥有啥,但凡常見之物,自然是少不了樣樣都有的。只是那小小人兒卻是無動於衷。
眾親友都哄道:“抓呀,抓呀……”
然而小小人兒依然是無動於衷。
直等到其中一位親友,投下了一柄桃木小劍玩具時,這小小人兒就動了,將小劍一把抓了過來。
眾親友都道:“哎喲,這孩子將來是要走習武之道呀!”
李運晚也挺高興,俗話說,窮文富武嘛。
眾親友之中,就有一個似乎頗有見識的,此人乃是小人兒李詩劍的外公。就聽這位外公說道:
“一個人習武,若要真有所成,還得輔以文事,不知我這外孫子對於文事之道有沒有興趣呢。”
這外公剛剛說過了這個話,就有那外婆道:“老頭子,瞎說什麼呢?你做了一輩子的認字師,又成過了什麼?外孫子才週歲,你就什麼文事武事的一大篇,算什麼呢?
我們向來都說孩子名字取得賤,好養大,你聽他爸給他取的名字,屎賤,多好,名字賤,這才容易養大嘛!”
那位外公聽了,就嘲他自家婆娘:“我說你吧,一輩子不識字,盡弄笑話,咱們的外孫子叫李詩劍,詩歌的詩,寶劍的劍!你就別瞎攪和了。”
那外婆聽了,強辯道:“別管是什麼賤,只要名字起得賤,就容易養大!”
那外婆說到這裡時,這位外公早已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也扔在笸籮中。
原來這位外公作為一個認字師,頗愛看些今古傳奇荒誕怪異之書,此時扔在那笸籮中的,竟是一本玄幻小說,名字叫做《兩世修仙》。
這外公將此書扔在笸籮中,也就是以之代表“文”之道罷了。在他看來,自己的外孫子,既已抓了小劍在手,未必還會來抓這本書。
不料,這本書才剛扔下,就被小小人兒給抓在手中了。
這外公見了,大笑道:“好!將來我這外孫子必是文武兼備呀!”
說起來,因為李運晚有一妻一妾,所以這李詩劍就有兩個外公。剛剛這位,乃是其生母之父,姑且稱之為李詩劍的親外公吧。這位親外公,今年已經七十三歲高壽了。
人活七十古來稀呀,此人如此高壽,且又如此精神,只為他本是儒宗出身,是本國儒宗門下弟子。
李詩劍這親外公今天看了外孫子抓周,於是動起了心思,看抓周情形,自己這外孫子,將來可得好好培養呢。於是他就待此事之後,要請託舊友,讓自己這外孫子李詩劍,拜到儒宗門下。
不承想,半年後,李家次子抓周,竟也如他長兄一般。這一回,另一位個公高興,就情商著,請李詩劍的那位親外公,讓他兄弟兩個都拜入儒宗門下了。
於是,在李詩劍兄弟兩個八歲之時,李家將他送入本國儒宗修行。前後八年時間,直到李運晚去世,李詩劍兄弟兩個這才離開宗門,回家奔喪。
此是後話,只說當日,李家正在辦喜慶之事,有主家辦事之支客者道:“李翁,有僧人來化緣。”
主人聽了,正當心情高興,見托缽僧來到自家化緣,就說道:“附近只有我們李家大山上南面有個大李廟,後山有個小李庵,這僧人,必是大李廟裡的,就多施給他一點吧。”
於是主人也不小氣,不唯舍了一飯,更是施了他一大錠銀子。
托缽僧見此是富裕人家給兒子抓周,心中不免生出感慨,觸景生情啊,想到自家的小棒兒,當下就託了缽,往本鄉平安州西面與那大湖州交界處三花鎮大興村,一路化緣行來了。
肯請好友以及讀者朋友們多收藏多推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