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知道,我們已經收到請帖多日了,為何沒有立即通知你前往,而是我們先行商量了幾日?”
吳斌道:“原本武林盟主選☯舉大☯會前,各個候選人是不能刻意私下會面的,為的就是防止個人私鬥,以至於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如今情況不同,因為一夥來路不明的人,對盟主候選人痛下殺手,使得正派武林出現混亂。我想,各位師叔、師伯們是怕我武藝不濟,在前往陸家的道上,遭歹人毒☯手。”
吳斌的八師叔“山中飛仙”王順說道:“幾個師☯兄都為此擔心,所以這幾天一直在猶豫。但我與你父親卻覺得,自崑崙派創立以來,不知經歷了多少代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名聲與地位。在與他人的爭鬥中,死傷也不少。但崑崙派的人可以死,卻不可丟。咱不能因為江湖上的一點傳言,就膽怯、就退縮。就算被殺,我崑崙子弟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坦坦蕩蕩,不負祖師的厚望。”
吳英有這樣的想法不稀奇,誰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吳英寧可兒子站著死,也不願他一輩子畏縮不前。
只是為何王順也有這樣的想法,作為大師☯兄的凌玉;二師☯兄袁衝卻不明白。難道兒子不是他的,他就不心疼嗎?大家都是看著吳斌長大的,難不成他們就沒有☯意思感情?
其實,不是做師☯兄的不理解,而是他們忘了。忘了他們也曾年少氣盛;也曾血氣方剛過。
那個時候的他們只想揚名立萬,做什麼都趕在最前頭,對敵也只找最強的。他們這麼做,無非是想人前顯貴、鰲裡奪尊。可他們現在上了年紀了,凡事以和為貴、以穩為重。他們早已忘了年輕熱血的自己。
但王順不同,他是同輩中最年輕的一個,今年才四十剛出頭。正值壯年的他,當然不甘於平凡。他有自己的門☯徒,但可惜的是這些人各個都資質平庸,難有作為,於是他把希望也就放在了吳斌的身上。
吳斌是他看著長大的,這份對侄☯子的愛,一點也不輸給其他的師☯兄。
吳斌出生時,王順才二十出頭一小夥。當時吳斌的母親因為難產而死,照顧小吳斌的事,就落到吳英的身上。
那是吳英尚未當上掌門,但已基本內定。為了吳英在當上掌門時,派內響應,江湖稱讚。當時黑髮劍叟唯一健在的師☯弟便打發吳英下山闖蕩,他的幾個師☯兄弟,則或明或暗的幫他。
王順當時一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正在有勁頭的年齡,哪能在山中閒的住。
不過他自幼被師傅撿來撫養這一事實,成就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把整個崑崙派的利益,永遠放在自己的個人利益之上。
所以當師叔提出讓他留在山中照顧孩子,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為的就是讓吳英行走江湖的時候,無後顧之憂。
當吳斌六、七歲的時候,王順才放開手,有時間再次回到江湖。
不過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叔侄兩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次回到山裡,王順總會帶一些中原的小玩意兒。
等到吳斌長得大一些了,就不再帶什麼小孩子的玩具了,而是說一些江湖俠義故事給他聽。
交談中,他發現吳斌這孩子年少志高,將來必成大器。
王順最瞭解這孩子,知道他想獨自一人下山闖蕩,想要有一番作為。所以他才與吳英一同堅持,讓吳斌獨自下山。
對於吳斌,身為大師伯的凌玉自然有愛,只不過他的愛與王順不同,他的愛更加柔和。
凌玉一生痴迷與武學,與門☯徒眾多的王順不同,精研武道的他並沒有自己的傳人。所以他對吳斌也視如己出、呵護備至,生怕他受一點點傷害。所以他希望吳斌能有所成就,但又不願他遇到危險。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江湖,本身就不是個安全的地方。
當晚,吳斌正在收拾行裝。此時的他熱血沸騰,因為他終於可以下山了。
不是因為吳斌從沒有下過山,雖然他常年在門內修行,但也同年長的師☯兄下過山。只不過有師☯兄在,他很難有所作為。
這對一個年少氣盛,自視甚高的人來說,簡直是煎熬。就如同幾百只螞蟻在你胸口爬,但卻不能用手去撓他。
吳斌很想反☯抗,卻又做不到,因為這是師叔、師伯們決定的。他可不想因為固執己見,而落得個不尊敬長輩的壞名聲。
但每次在客棧、酒樓裡,聽到的是秦鳴雷、李貴、方雨清、李玄意、葛秋雲等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成名事蹟,吳斌心裡就不是滋味兒。
在鄉間的茶棚內,那些人以及崑崙派都成了神話。只不過崑崙被神話成家喻戶曉的故事,那些被神話的都是個人。
比如那蓮花山中有一夥匪☯徒,有百來十號人,他們佔山為王、落地分贓,官☯府圍剿了好幾次都無功而返。
但在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所有人都做了一個怪夢,就是在一個晴朗的天空中,突然打了一道驚雷。第二天,眾人都在述說這個夢,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該如何解這個夢。
就在這時,天空中一道驚雷響起,正擊在聚義廳外的校場上。
塵土散去後,只見場中多了一人。
此人中等身材,面目清秀,身上頂盔摜甲,手上一對黃金鐧。真好似那天上的神將,雲裡的金剛。
他就是秦鳴雷。
據說他是天上的神將轉☯世,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聽說這蓮花山的盜匪橫行,便駕雲而來,替天行道。
但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秦鳴雷沒有痛下殺手,只是讓他們沒有反☯抗能力,由官☯府來處理後面的事。
這一聽,明顯的就是誇大的故事,但那些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就是願意去說,願意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