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人
吳越天家祖上曾有人在朝中位極人臣,後看透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攀龍附鳳而辭官在家。其後人憑著先祖的關係網,以及自身的能力,掙下了一份巨大的家業。吳家之富,在全國各處都有生意,為了方便老闆隨時突襲查收賬目,凡是有吳氏產業的地方,周邊都建有宅邸。
這些宅邸或在繁華熱鬧的富貴市區,或在幽遠僻靜之所。這裡的吳府,便是在青州城外的一座小莊園。
這兒碧水環繞、青竹遮陰,確是一處休閒的好去處,真如人間仙府一般。
一般這樣的住宅,周圍都不再有其他住戶。但吳家世代都是心地善良之輩,不願奪了別人的生計。於是原來的土地還叫那些農☯民來種植,一文錢的租子都不收。到了豐收時,也不要他們把糧食辛苦挑到城裡去賣,都是由吳家以市場價收☯購。到了荒年,還會開倉舍粥。
因此,這裡的人對吳家非常尊敬。當聽到吳家老☯爺與夫人來了,村裡人奔走相告,紛紛趕來要見見這位吳家老☯爺。
這些鄉下人內心淳樸,見吳越天也不為別的,只想給他們磕個頭,謝謝他們一直來的照顧。這些人見吳越天也沒什麼見面禮,只拿出家中釀的酒、醃的菜。看到鄉眾們這麼熱情,吳越天也不好不收。為了讓這些人不吃虧,晚上大擺夜宴款待眾人。
看到丈夫如此受歡迎,柳如雁心中也是十分高興。
平時在家中,也時常有武林中人前來拜會。但那些人各個久經江湖,誰心中沒有個小算盤,嘴上誇你好,暗地裡還不知道下了什麼套等著你來往裡面跳。所以,每有武林朋友前來拜訪,柳如雁都覺得非常累(家中來客頻繁,而且都是由自己招待也是其中原因)。
但今天她卻顯得非常輕☯松,面對的都是早出晚歸的農☯民,他們可沒什麼心機,只盼著年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自從柳如雁闖蕩江湖以來,已鮮有放下戒心的時候。
而在這兩天裡,夫☯妻兩什麼都不想,也不把自己當武林中人,只做一對普通的夫婦。這樣的日子,真比他們新☯婚後還要幸福。
這天傍晚,夫☯妻兩欣賞了夕陽美景,正走在回家的田間小路上。此時在田間務農的人已然回家,在私塾讀書的孩子也已放學。是以一路上皆十分安靜,偶爾會有一兩個逃課的孩子在往家趕,急急忙忙的從他們身後跑過。
這時,離家已經不遠了,他們正邊說邊走,卻看到不遠處的府宅門口有一群人,大約十來個。
兩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連忙加快腳步往回趕。
等到了家門口一看,來的是一群道姑。
管家一看老☯爺回來了,連忙上前迎接。
吳越天一看來人,問了管家才知道,她們本來想進城,但由於道路不熟,因此現在還未入城。現在天色已晚,想來城門已然關閉,所以她們想在此借宿一宿。
這個家雖然平時由管家打理,但畢竟不是他的家。更何況這些出家人來路不明,萬一她們是歹人喬裝打扮,到時候傷了吳越天,他可就成了吳家的罪人了。他也是有幾十年人生經驗的人,知道江湖中不少☯女子的實力比男人更強。
吳越天是個好客之人,知道這些道姑是來借宿的,也不管是否屬實,便立即安排房間給她們,並吩咐廚房準備素齋。
回到房☯中,吳越天換了一身便服,就準備出去招呼客人。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的是管家,入得房內,他謹慎的望了望外面。
關上☯門後,他先給吳越天施了個禮。緊接著走到吳越天的身邊,說道:“老☯爺,這批出家人不一般,最好還是把她們都打發走吧。”
“怎麼?有什麼不對嗎?”
管家忙說道:“剛才我領她們去客房的時候,發現其中一人是個男的,於是我便安排他與其他人分開住。哪知道他卻不同意,還要與眾道姑同住一間屋子,而且那些道姑們也這樣要求,還說他們出家人不拘泥那些世俗……”
吳越天聽到管家這麼一說,他也有些猶豫了。
這時,柳如雁從門外進來。管家一見,連忙又把剛才的話再說了一遍,希望這位夫人能明事理。勸服丈夫把這些人打發走。
柳如雁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那種能將有求於他的人拒之門外的,於是他先勸慰了管家一番,讓他放心。又對丈夫說道:“管家說的不無道理,但你也別先急著做決定,一會開席之後,多瞭解他們一下,我不信他們還能在你面前翻了天。”
吳越天這時也沒了主意,也只得如此……
飯菜並不算很豐盛,只是簡單的農家菜,但卻很可口。這樣做,是為了試探這些人是否是真正的出家人。
談話間,吳越天發覺,這些出家人各個都不簡單。她們不僅會武功,而且實力不俗。這在一開始見面的時候,吳越天就發現了。
但那時候吳越天並沒有立即懷疑她們的身份,因為這些人說話有禮,面帶忠厚,不似惡☯人。而且從她們的行動以及周☯身散發出來的真力來看,她們修☯煉的都是玄門正宗的心法,這一類心法不是心有邪念之人可以修☯煉得來的。
聊了一會,吳越天發現,這些人不僅謙虛有禮,更是談吐不俗。
人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但事實上,知道天下的不是那些在家讀書的儒生,而是那些出家之士。她們雖然不如儒生那樣專精於學問,但卻通曉各種知識。這些知識是那些整天坐在書桌前,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人所不知道的。
隨著時間的兩極分化,人們的信☯仰亦是如此,一邊是精神拜佛相信輪迴,另一邊則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信☯仰鬼神的不外乎窮苦人☯民與不必讀書卻高高在上的人。
有了這些人的資養,原本要外出化緣,經歷苦修的僧道們,只須在廟☯宇中坐坐,就有人送錢來。這些吃飽喝足的人,再不像從前那樣參禪悟道,也不去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