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西山之行,雖然沒有多大收穫,但沒過多少天,顏一語的新情報到了,丟失的寶物之一,《牧童》圖找到了。
《牧童》圖光說看畫工,算是上品,但還達不到極品。
畫的內容,是一個牧童坐在大石頭上吹竹笛,他的身旁伏著一隻大水牛。
看似一張平常的畫,但只要將此畫掛在外面,被風一吹,便能發出悠悠青笛之聲。
現在這幅畫落到稻穀村的一名讀書人的手中。
當然,這人只是一名普通的讀書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幅《牧童》圖,更不曾知道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寶物。
他是一早起來,便發現書桌上有了這幅畫。
一開始他還是不知道,後來等他發現了,嚇得他差點把畫給燒了。
試想一下,一幅畫中的吹笛牧童,竟然真的能吹出美妙的笛聲,這不是畫成精,那是什麼。
不過這名讀書人自幼學的是孔孟之道,仁義之禮。
正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
想來這幅畫是別人丟失,被風吹來的。既然如此,自己必然要好好儲存。若是就這麼隨便給燒了,那不是有違聖賢之道。
畫雖保住了,但那書生也不敢把畫放在家裡,更不敢送給別人,只得找個地方把他埋了。
但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幅畫書生雖未掛多長時間,但其能風吹自鳴的功能,還是被人知道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個圈。圈子大的湖水就多,圈子小的湖水就少,因為人就是這湖水中的水滴。
這個村子的人雖然都不會武功,但也算是個小江湖,有著江湖的特性,喜歡熱鬧,以及資訊的傳播。
沒過多久,村裡的人都知道他家中有一幅特別的畫。
但這時的書生已經把畫藏起來,所以那些想來參觀的人,都未能滿足願望。
雖然這個村子比較封閉,但顏一語還是得到了訊息。
不過可惜的是,這次的訊息更少,連給他畫的人都不知是男是女。
接下來,剩下的兩件寶物也找到了,可就是沒有他加的寶衣。
甚至連被換掉的寶箱也被人給開啟了,但他的事情卻連一點線索也沒有。
“你還是去另外兩快,吳不知、百曉生那裡去問問吧。我這裡實在沒有一點資訊了。”顏一語很無奈的說道。
李玄意也覺得再這樣下去,就太為難對方了:“這麼長時間,也確實打擾先生了。”
“說來慚愧,說是條件交換,卻沒能給你什麼幫助。那條件就……”
“顏先生不必多說,既然答應,便定當竭盡所能。”
經過三個月的查詢,李玄意將其他丟失的寶物全都找回來了,唯獨沒找到自己家的寶衣。
但即便如此,李天壽還是很高興,短短的時間,李玄意又結交了一批有名望地位的人。
有了他們的存在,李玄意以後接受李家的擔子,前方的路會輕鬆許多、攔路的障礙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