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出來說了兩個訊息,一好一壞。
好訊息是太子妃的命暫時保住了。
壞訊息是太子妃的命只是暫時保住了。
“副院判說,晚點時候娘娘很有可能會發熱,娘娘能不能徹底救回來,就看發的這場熱能不能降下去!”
宮人出來就報了個信。
過了好一會後,太醫們陸續告退出來,院判領著副院判去稟告太子,常媽媽才在人群最後出現,神情疲憊的請了秋曳瀾到迴廊的盡頭說話,“如今還不知道娘娘會燒成什麼樣,副院判話裡的意思,怕也只能指望江家祖上庇佑……郡王妃先回去吧!”
秋曳瀾是很想留下來給常媽媽搭把手,一起照顧婆婆的,但她也知道,現在江景珩刺殺祖母的事情要隱瞞,那自己當然不好留在東宮過夜。所以躊躇了下,就問:“那我把安兒帶走?我想如今父親肯定惦記著母親,媽媽你更加不可能離開母親太久,雖然他身邊的宮人肯定會好好照顧他,就怕他頑皮起來荒廢了功課,到時候叫父親與母親失望!”
其實江景琨現在還小,就算不小了,他的最終栽培目標又不是考狀元,親祖母出了事,做嫡孫的心神受擾,耽擱上幾日功課也不是什麼大事——那叫孝心!
常媽媽知道秋曳瀾這麼說,真正緣故是擔心太子夫婦無暇顧及江景琨之後,江景琨被坑——單純為江景琨考慮的話,常媽媽倒是贊成秋曳瀾的提議的。
但考慮到政治局勢,常媽媽卻只能嘆口氣:“郡王妃一番好意,不過這事老奴作不了主,還得請示太子殿下!”
太子當然不會答應讓秋曳瀾接走江景琨,即使有永義王牽頭,如今支援惠郡王的臣子們,絕大部分還是看在了江景琨的份上——惠郡王在他們眼裡就是個過渡的——所以江景琨要被送回崇郡王府撫養,這叫文武百官怎麼理解?
秋曳瀾皺了皺眉,但也無可奈何,只得退而求其次:“那麼我一會去看看安兒,叮囑他幾句?”
“郡王妃請便就是!”這個倒是常媽媽能做主的,念及秋曳瀾方才反應快才救下太子妃,又幫忙瞞下真相,常媽媽現在對她很是親近,能給的方便都給得很爽快,“一會讓這邊隨便哪個宮人給您引路!”
秋曳瀾點了點頭,就小聲問:“眼下這事,出去後要怎麼說,父親那邊有吩咐嗎?”
“您先去看惠郡王世子,老奴且去稟告太子殿下,回頭再跟您說?”常媽媽搖了搖頭——救治太子妃的過程中,太子不知道是不是怕打擾了太醫們,沒有傳話進去過,所以要知道今天這事對外的官方口供,還得她去見了太子才知道。
聞言秋曳瀾看了看天色,也不耽擱了,起身就找了個宮人帶自己去見江景琨。
江景琨看到她非常驚喜,又是抱又是叫了好半天,才高高興興的挨著她問:“嬸母您怎麼來了?”伸長脖子四處看,“十七弟跟二十三妹來了嗎?侄兒好些日子沒看到他們了!”
“他們今兒個沒來,過些日子再帶他們來看你。”秋曳瀾捏了捏他面頰,哄了他一會,就有意無意的提醒他這兩天警醒一點——不過這話跟小孩子說到底是不夠的,所以她又話裡話外敲打了幾句他的身邊人。
江景琨從前養在秋曳瀾跟前時,自有一班伺候的下人。但他被接到祖父祖母身邊時,是一個都沒帶。所以眼下這些都是太子妃的人,還不知道正殿那邊發生的事,跟著太子夫婦這兩年的態度走,對她的敲打未免不以為然,不但不以為然,而且還有些“要防範也應該防範你才對”的意思。
秋曳瀾冷眼看著也不在乎——她相信太子過會也會派人來給這些人上上課的,至少得打聽下她過來說了什麼不是嗎?
她對這些人的戒備與不信任原也不是很在意,不過這些人既把她當賊一樣防著,那當然是不給她跟江景琨單獨相處的機會。秋曳瀾本來想趁機問問侄子上次沒說完的話,現在卻是沒機會了,陪江景琨到常媽媽那邊打發人來請,她只得遺憾的跟侄子告別。
江景琨對此當然是很不滿意的,他是叔叔嬸嬸帶大的,本來就跟江崖霜夫婦親近,而且那時候江崖霜夫婦帶著幾個孩子,也就住一座三進帶花園的獨門院子,一家人成天是抬頭不見低頭見,非常的親切熱鬧,他也有弟弟妹妹做玩伴。
到了祖父祖母跟前,原就因為忽然被抱過去,既不熟悉也有怨氣,祖孫之間很花了一番功夫才親熱起來不說,太子夫婦就養了他一個孫輩,他沒有身份彷彿年紀相近的小夥伴了,小孩子就覺得寂寞無趣。
所以加倍的想念叔叔嬸嬸跟江景琅等人,現在秋曳瀾來了一會就走,小孩子頓時就哭鬧起來:“我不要嬸母走!我不要嬸母走!這東宮待著有什麼意思?幾天才見一次祖父,見了面不是問我功課就是給我佈置功課——哪像十九叔那會還給我跟十七弟講講故事、還抱我們玩……”
他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秋曳瀾只能留下來哄,好不容易把他哄好脫身,再去正殿那邊見常媽媽時,天都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