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名門嫡後> 第三十九章 金殿激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九章 金殿激戰! (1 / 2)

這名官員喝聲未落,阮清巖已滿眼煞氣的朝他望去——

但秋曳瀾比他更快!

半大少女清脆悅耳的嗓音猶如珠落玉盤,聽著沁人肺腑,但措辭的激烈卻比這官員有過之而無不及:“秋氏?!我這郡主之封尚未削去,至今仍是從一品的郡主!皇后娘娘跟前的公公尚且稱我一聲‘寧頤郡主’,你敢直呼我姓氏——你這區區六品官的尊卑上下又在什麼地方?!這是欺我年紀小好嚇唬嗎?!”

不等那官員說話,秋曳瀾聲音一高,怒叱,“至於說我配不配在此處,我今日上殿乃是奉詔而來!也是太后娘娘、陛下與皇后娘娘所准許的!照你的意思,是覺得聖斷不妥了?!身為朝廷命官竟敢當朝頂撞聖意!眼裡還有沒有陛下!還有沒有國統!還有沒有君臣之份?!簡直混帳之極!不配為人子人臣!!”

她這一番排比句問下來,可以說是氣勢如虹!直問得那六品官臉色蒼白,幾乎要朝後退去!

秋曳瀾抓了個破綻,皇后黨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先手優勢,當下文官行列裡刷刷刷足足三位綠袍出列擴大戰果——

“臣侍御史蔡安世彈劾太學博士韓山,不敬高宗皇帝所封西河王一脈郡主,當眾侮稱郡主姓氏,而不以封號誥命敬呼!這分明就是對高宗皇帝不敬、對朝廷不敬、也是對當今太后、陛下與皇后娘娘的不敬!”

“臣殿中侍御史上官久彈劾太學博士韓山,御前出言無狀,藐視人君!”

“臣殿中侍御史溫薔彈劾太學博士韓山,未經查證,汙衊從一品郡主,可謂是喪心病狂、信口雌黃!”

皇后黨如此給力,太后黨當然也不甘示弱!

“蔡安世、上官久、溫薔你們休要胡攪蠻纏岔開話題!韓山縱然有過不過是激動之下的口誤!今日要議的乃是寧頤郡主以下犯上妄議西河王——”這名太后黨身穿淺緋色小團花官袍,金帶十銙,身佩銀魚袋,赫然是一名五品官,他手持玉笏神情激動,下巴上鬍鬚跟著一翹一翹,“敢問郡主,西河王乃是令伯父,其孝順不孝順,豈是你這晚輩可以議論的?!”

秋曳瀾冷冷的道:“我幾時說過伯父不孝順?!”

“眾所周知——”

“周知?!”秋曳瀾厲聲打斷,“正月初一我入貝闕殿拜見皇后娘娘,娘娘垂詢之時見我未稱伯父之生母為庶祖母,出言責備!我豈能矇蔽皇后娘娘?自然要說出緣故——難道照大人的意思,是要我認下不敬庶祖母的罪名好維護伯父?!我雖然年紀小,讀的書不多,也知道天地君親師!君在親前,皇后娘娘自然比伯父緊要——還是大人您飽讀詩書卻把這麼簡單的道理都忘記了?!”

這五品官卻不像那六品官一戰即潰,聞言嘿然道:“好一個天地君親師!郡主即使年紀小,這一張利口,卻是多少成年婦人都及你不上的!又何必妄自菲薄的再三提到自己年紀?!豈不是有倚小賣小的嫌疑!”

繼而語聲一沉,“郡主既然說出‘天地君親師’的話來,想也是讀過幾日書!那本官倒要請教——《論語》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可曾讀過?!沒讀過也無妨,大瑞律中卑幼首匿尊長無須擔責;尊長首匿卑幼,非死罪也不必受罰——此律,郡主何以答本官?!”

不只秋曳瀾,皇后黨齊齊肅然!

如果說路老夫人被西河太妃正式逐出王府,是秋孟敏一派最大的致命傷;那麼現在這五品官質問的也是秋曳瀾在這一戰裡最大的破綻所在!

親親相隱!

這個世界不是秋曳瀾前世的古代,但歷史卻非常相似,連朝代名人都大同小異,四書五經、典故傳說,跟前世的古時候基本上沒什麼區別!

現在先不說這世界的歷史,先說秋曳瀾眼下的困境——所謂親親相隱,就是親屬之間有罪互相隱瞞,不要承擔責任!

這在秋曳瀾前世的古代和現在這世界,都是刑律裡的原則,原則到了深入人心。

主要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因此不是謀反、叛亂這種株連一家的大罪,家裡人犯了罪,親戚們、尤其是長輩大可以放心窩藏!甚至官府鼓勵窩藏!

反過來——要是選擇了大義滅親,那就悲劇了。

不僅僅親戚們會戳穿你的脊樑骨——這點秋曳瀾不在乎;官府也會認為你這人不孝順不仁義、居然連親戚都出賣——你還是人嗎?

更別說秋曳瀾現在出賣的西河王是她伯父,是長輩!

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看來,惡劣的性質也就比弒父輕一點……

“大人方才說三位侍御史胡攪蠻纏岔開話題,如今你自己何嘗不是在偷樑換柱暗設陷阱?!”好在秋曳瀾到底沒白混末世,怎麼說也是在極端惡劣環境裡勾心鬥角過的,只一停頓,就又冷笑出聲,眉眼睥睨,“大人以大瑞律問我,無非是想坐實了我不遵親親相隱的罪名!但,這是同一件事?!”

她仰起頭,桃花雙眸中神采奕奕,目光好比利劍刺向那五品官,厲喝,“敢問大人,當時若處我的位置,要提到伯父的生母,當如何稱呼?!莫非要直稱路氏?!”

那五品官一皺眉——見狀,文官服紫的大員中,一名年過花甲的老者使個眼色,五品官不遠處一名同樣服緋、但是深緋的四品官立刻出列支援:“郡主何必故作為難?!路氏在西河王府受供奉多年,始終不為人知!卻在郡主進宮一回後,立刻傳出西河王不敬嫡母的訊息!此中關竅,明眼之人一望可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