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7年,趙肅侯三年。趙國的公子趙範起兵作亂,襲擊趙國的都城邯鄲。趙肅侯派兵鎮壓叛亂,趙範戰敗而死。
懶公子得知母國出事,從中山國秘密回到趙國,調查原因。
清官難斷家務事,為了息事寧人,他不得不站在趙肅侯一邊,暗中幫助平息叛亂。
懶公子怎麼幫?他已經隱居在中山國多少年,沒有勢力。無奈之下,只得求助老丈人白圭,讓白圭出面幫忙。
白圭正從臨泉城堡過來,面臨宋國的事一時沒有主意,停在趙國。得知趙國內亂的原委後,他請教了趙國的幾個好友:到底幫誰?
趙國的幾個好友都一致認為,應當幫現任的趙君,也就是後來的趙肅侯。
趙肅侯是趙成侯選定的繼承人,也是堅持趙成侯主張的人。而這個作亂的趙範,是一個反對派。如果趙範推翻了趙國的政權,那麼!一切政策都可能會改變。
所以!大家一致認為:應該支援現任國君,平息叛亂。
不能因為家庭原因、兄弟之間的爭鬥而影響人民的生活。
經過綜合考慮,白圭答應了懶公子的請求,暗中出手,派護衛幫助趙肅侯,打敗了公子趙範。
經過這麼一耽誤,白圭才離開趙國,去往宋國。
在幫助趙國、幫助懶公子這個女婿的同時,白圭也在努力為二女婿莊子做事,為道家做事。
他不僅僅是在幫助莊子,也是在幫助道家。
當然!沒有他白圭,道家也不會坐視不管。
天下大亂的時候,所有道家都在積極努力,應對面臨的一次生死考驗。
此次事件,相當於對道家的一次考驗。
莊子如果出事了,就是道家的失敗。
或者說!是一個道家對道家學說理解沒有完全正確!
如果你對道家學說的理解是正確地,那麼!你就會站出來,幫助莊子度過難關。
這不明擺著:有人在陷害莊子、陷害道家?
莊子動用道家學說思想治世,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漆園治理好了。不僅如此!宋國效仿莊子治理漆園的方法治理宋國,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宋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難道?這不是道家治世的功勞?
可是!就在道家大展神威的時候,發生了意外。
宋國內亂,引發了戰爭。
宋國君王的陪讀殺害了韓國的使臣,並且不願意賠償和道歉。因此激怒了韓國,韓國聯合趙國、魏國等國出兵宋國。
這些都不是問題!雖然說是聯盟,可真正願意打仗的,最後只有韓國自己。
齊國答應出兵宋國,但只是口頭上答應。為了敷衍了事,頂天出兵邊境,作出打仗的樣子。甚至!出兵都不會出兵。你要是催問,他們會說:正在準備糧草。
隨便編一個理由,就能推遲幾個月時間。
魏國是一個喜歡打仗的國家,可魏惠王是一個貪圖利潤的君王。單純地打仗,他是不會出兵的。只有有利可圖,他們才會出兵。甚至!不需要你來聯盟他,他都會主動出去。
當時的魏惠王,是準備出兵的,讓大將軍龐涓準備好了精兵。可最後!在新官惠施的巧舌如簧下,放棄了。再則!龐涓也認為暫時不宜出兵。
名家的惠施,此時已經在魏國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