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步兵偷偷地調集到邊境,再採用騎兵衝鋒陷陣的方式,突破魏國的第一道防線後,馬不停蹄乘勝追擊,不給魏軍喘息的機會。
秦軍投入的正規軍是五千騎兵,五萬步兵。而戰鬥打響後,五萬騎兵不但沒有減少還不斷增加。
那些沒有馬和裝備的騎兵,繳獲戰馬和裝備後,馬上投入戰鬥,形成新的戰鬥隊伍。
那些沒有兵器的步兵,跟在戰鬥隊伍後面打掃戰場。有了兵器和鎧甲後,馬上組建成新的戰鬥隊伍,投入戰鬥。
再則!在勝利的鼓舞下,兵士們的戰鬥力更加強悍。而魏國!是沒有一點準備的,在騎兵的偷襲下,當場潰不成軍。
在商鞅的決策下,不僅對魏國發起全面進攻,還老早就派潛了先遣隊伍潛入敵佔區,封鎖魏國的通訊路線。魏國派出去聯絡、救助的通訊兵,都被攔劫下來了。
所以!魏國軍隊等於是在孤軍奮戰。
不過!秦國軍隊由於連續不斷地疲勞戰,兵士們的體力後來跟不上。在與魏國的正面戰時,並沒有佔到便宜。
魏國的守軍得知情況後,沒有了辦法,只得採取孤注一擲的辦法,與秦軍決戰。結果可以想象,戰場的慘烈。
在正面戰場上,屍橫遍野。魏國幾乎全軍覆沒,而秦軍,也是傷亡慘重。
也就十幾天的事,秦軍大獲全勝。
衛鞅與魏軍戰於河西,敗魏軍於華陰,兵指潼關、韓城、安邑。
魏軍主力在許昌、禹州與楚師交戰,華陰、河西魏軍防守薄弱。魏惠文王聞訊,急從晉城、晉中調大軍二十萬進安邑,與商鞅決戰。
商鞅收復失地,根本就沒有留守的打算。打掃完戰場後,就開始發戰爭財,把能帶走的東東全部帶來。另外!消滅了魏軍後,魏軍的武器裝備也就順理成章成為秦國的戰利品。
而商鞅與秦孝公商議這次戰爭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就是殺人奪裝備。魏國有多少守軍,等於所有裝備都給了秦國。
有了這些裝備後,秦國的實力是壯大了。但是!想與魏國決戰,還是不行的,差距還是很大。但是!你不能撤軍!
你要是直接撤軍,就示弱了。
還有!假如與魏國的主力軍決戰又能取勝呢?
如果能取勝的話?收復的實地等於就真正收復了。
商鞅與秦孝公是報著這個思想準備的:先與魏國主力軍決戰一場。如果不能取勝,那麼!趕緊撤軍。
結果!正如預料的那樣:雙方決戰於韓城、潼關,秦國最終不敵。為了儲存實力,商鞅、秦孝公果斷撤軍。
因為早有準備,順利撤軍。
最後!商鞅隨率軍南下,攻擊洛川韓軍,拓地至商南以北。
秦國的崛起之戰,從此打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