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書上記載,趙成侯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355年,魏國貢獻給趙國建築良材榮椽,因而用它來修建檀臺。
其實!這些木材不是魏國的,而是秦國的。在年份上,也不對!趙成侯修建檀臺在前,魏惠王贈送榮椽在後。
魏惠王從來都是: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有人願意奉獻木材給他,他不要他就是傻比。
白圭派人去說服魏國的貴族,說要從秦國進口一批良木過來,希望魏國通關放行。只要魏國願意放行,他願意奉獻多少良木。
結果!那些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貴族們,自然是答應了。為了讓魏惠王也答應,就願意給多少給魏國。魏惠王聽說是木材,而且是最好的裝飾木材,而且的而且!是白送給他的,自然就答應了。
既然是白送來的,他留下一些,其餘的,都轉手送人。
送給誰呢?後來就選擇了趙國的趙成侯。
當時的趙成侯,也是一個牛比人物。隨著國力的強加,為了擴大影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時地發生戰爭。所以!魏惠王有時也不敢對他太過分。
要是兩人鬧僵了,真的打起來,會兩敗俱傷的。再則!他不想跟趙成侯鬥氣。所以!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兩手都要抓,一會兒硬一會兒軟。用土話說就是:抓一把松一把。
有便宜佔的時候,就抓一把。當矛盾即將激化的時候,再松一把。
“回稟主上!臣等願意奉獻自家的良木給趙侯!”
朝堂議事的時候,白圭的一個老友站出來說道。
又一個被白圭行賄的老臣也站出來,出主意道:“主上!臣等也願意奉獻家資給趙侯!……”
魏惠王不明覺歷,臉色一沉,喝道:“為何?”
“臣等認為:我們奉獻給趙侯良木,再鼓勵趙侯大興土木,就可以削弱趙國的綜合國力!”
“臣等附議!趙國正在強大,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趙國強大了,直接威脅到主上的霸業!”又一個老臣站出來說道。
“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其他大臣見風使舵,都“臣等附議”起來。
魏惠王想了想,覺得是那麼回事:要是鼓搗趙成侯大興土木,那麼!就可以削弱趙國的綜合國力。
想到這裡,他自然是點頭答應了。
“好!立即派使臣去趙國,遊說趙侯,讓他大興土木!嘿嘿!他們趙國這麼富有!能不多建幾座豪華的宮殿?另外!要暗示他!讓他把陵墓也修得豪華一些!尼瑪地!我就不信了?白圭那個死吊一年給了他多少賦稅?讓他們趙國富得流油?搞!”
見魏惠王一副要搞事的樣子,白圭收買的人都在心裡偷樂。
尼瑪地!你著了白圭的道了!
白圭還是牛比啊!他就知道主上貪圖便宜,要這些木材!嘿嘿!
結果!第一批運送過來的木材,都被行賄給了趙國。而魏國的那些臣子們,基本上沒有得到好處。自然!他們事後是要後悔的。
可是!還沒有等到他們後悔,白圭又派來說客,說只要繼續通關,好處大大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