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好好好!那你就跟爹在一起,不要說話。聽了大人的說話後,不要亂說!知道麼?不然!爹不帶你在身邊,知道麼?”
“嗯!”
一番交待後,白圭才跟懶公子繼續商量婚事。
婚事從簡是小,還不要驚動懶公子的爹也就是趙國的君王趙成侯。另外!白圭還有一個要求。
“既然你不願意當儲君,也就是不願意做趙國的下一任君王,那麼!你最好離開趙國,到外國去隱居。就跟中山國的蘭公子一樣,早點離開自己的國家,遠離權力爭鬥。不然!蘭公子就是個例子……”
白圭就把蘭公子的事,簡要地說了一遍。
蘭公子不想參與中山國的權力爭鬥,想做一個貴族,過安靜的生活。可是!那些權力爭鬥者,卻是想方設法把他捲入進來。你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別人誣陷你做了。你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別人硬是把你捲入進去。最後!你就成了犧牲品。
蘭公子不是君王家公子,只是皇族的公子。結果!都無法脫離被人陷害。最後!家破人亡。最後的最後!只得逃離到大草原深處,以訪友為名,躲著不敢回來。
白圭的意思是:你既然不想做儲君,也無心權力爭鬥,你何必再呆在趙國呢?你可以遠離趙國,不要趙國的俸祿,不要趙國的封地。只有這樣!才不至於捲入權力爭鬥中去。
不要看現在!現在侯父趙成侯還在,還有能力控制局面。一旦下面某個公子的權力大了,一旦他失控了,趙國的皇族就會發生內亂。到時候,你作為公子你就無法置身事外,就會被捲入進來。
“我?慚愧!爹!我很無能我?我要是離開趙國,沒有俸祿和封地上的賦稅了,我就無法生活!我?”懶公子實話實說,一臉無奈地樣子,還朝著老丈人攤了攤雙手。
他是有這個想法,離家出走,隱居山林,跟隨傳授他道家學說思想的人去。可是?一直過著優越生活的他,讓他放棄眼前的“幸福生活”,他退縮了。
既然道家有“三隱”,那麼!我為何不“隱居”、“隱身”在趙國的宮殿內呢?
道家有三隱:一!大隱!大隱隱於朝。二!中隱!中隱隱於市。三!小隱!小隱隱於野。
傳授他道家思想的老師,屬於小隱,他隱居在山林之中,與世隔絕。
老師告訴他!可以隱居在宮殿內的。因為!你有這個條件,你是君王的兒子,而且還是嫡子。所以!你可以隱居在皇家宮殿中,過著奢侈的生活。
你的俸祿和封地上的賦稅你不要,也是白不要了。是不是?
只要你不參與皇宮中的權力爭鬥,你就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過上逍遙快樂的生活。
他想想覺得也是,所以就沒有離家出走。
道家的三種隱居方法,不是指一個人對道學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個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來決定的。
你生在皇家或者是個富二代,可以享受生活,為何要放棄優越地生活呢?只要你心態變了,在哪裡生活都是一樣的。
所以!你可以大隱隱於朝,在朝廷、皇宮內生活。
你有那個能力掙到很多錢,能當官,能得到名譽等等,讓自己過優越於別人的生活,為何不要呢?
所以!你可以選擇中隱:中隱隱於市,過周邊人一樣地生活。
你因為無奈,無法公開生活,為了活下去,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你只能隱居山林。
這就是小隱!小隱隱於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