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齊國的小舅子臨漪,為了與姜氏以及兒女團聚,白圭離開崤山,經魏國、宋國等國,到達齊國。
本來!他想經過韓國,與申不害見面。可由於意外原因,臨時改變了行程。
當時的齊國,不再是齊桓公的齊國,是其子的齊國。齊桓公死了,新君繼任,魏國見齊國好欺負,趁著齊國國喪期間,對其發動進攻。
其實!也是在對齊國實力的試探,對新君能力的試探。齊國要是沒有實力,或者新君沒有能力,國家內亂,那麼!魏國與趙國、韓國聯軍,就可以渾水摸魚。
不說滅了齊國,最起碼能削弱齊國的綜合國力。
魏國的魏惠王就有這麼變太,跟當今社會的米國和小鬼子島國一樣,就是不希望別的國家強大。
在這個關鍵時刻,白圭除了要幫助小舅子臨漪外,也是非去不可的。新君上任,你一個商人是必須去試探一下虛實,看看齊國有沒有發展的機會?
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齊國新君繼任,最需要幫手。要是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將來在齊國的商業,就有發展的機會。
白圭去齊國,並不完全是為了小舅子臨漪的事,並不全是為了家事。
齊威王,媯姓,田氏,名因齊,齊桓公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氏齊國)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為齊侯,於周顯王十七年公元前352年始稱齊王。
齊威王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
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稱泗上十二諸侯向齊威王朝貢。
齊威王也有“一鳴驚人”的故事。
關於一鳴驚人的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一個是楚莊王,一個是齊威王。也許,齊威王時期套用前輩楚莊王的故事。
淳于髡,黃縣人,今山東省龍口市人。約生於公元前386年之310年間,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為客卿。他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
因為嘴臭,所以不得人緣。但是!他卻得到了齊威王的重用。
在齊桓公里面,他來到齊國稷下學宮的,一直在齊國混飯吃。而到了齊威王時期,才得以重用。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是“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並作為《滑稽列傳》之首。
可見!淳于髡還是有才學的。
齊威王當政初時,“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群臣莫敢諫。
其實!齊威王是採取“大智若愚”的方法,靜觀其變。故意裝成無能地樣子,觀察大臣們的舉動,看看到底誰是忠臣,誰是奸詐小人。給你們舞臺,讓你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