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白圭的商業帝國> 第363章 商鞅當上了左庶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3章 商鞅當上了左庶長 (1 / 2)

公元前356年,周顯王十三年,齊威王元年,大周天下發生了很多大事。局勢很不穩定,給白圭的商業帶來了嚴重影響。

齊國的齊桓公死了,他的兒子齊威王承襲了爵位,做上齊國的君王。

齊威王,是後來才稱王的。在承襲爵位的時候,一樣是稱公。後人為了記敘、稱謂方便、不混淆,一般都稱他為“齊威王”。文學作品中,也一般稱他為齊威王。只有在嚴謹的學術著作品,才按照不同時期來稱謂。

有不少教條的讀者,或者說是賣弄歷史知識的讀者,教條地指責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稱謂錯誤。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名稱,以方便讀者記住這個人物為準。這是文學作品,不是歷史考據方面的書。

錯誤地指責別人的“錯誤”,也暴露了自己的人品。

齊威王接管齊國後,一時之間沒有作為。他是個新上臺的君王,手頭上沒有多少權力。而父王時期的權力,都在重臣那裡。

魏惠王見齊國的新君王是個年輕的小吊,根本不把他當回事。所以!趁著齊國國喪期間,聯合韓國、趙國向齊國發動了戰爭。

齊桓公,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君王。傳說中,他殺死兄母而奪得君王的位置。可他自己不承認,給他承襲爵位找到了合理的理由。結果!世人分不清到底誰說的是真的,無法下結論。

齊桓公,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創辦了稷下學宮。

齊桓公的父王,更是歷史上被人唾罵的君王。他是“田氏代齊”的主角,把陳氏齊國給取代了。後世有一句“竊國者侯”,講的就是他。說他是天下大盜!別人偷盜的是財物,而他偷盜的是國家和仁義道德。

魏國、韓國和趙國三國,就是以這個理由去攻打齊國的。他們不承認齊國的國際地位,認為田氏把別人的君位竊取了。

其實!魏國、韓國和趙國三國,也不是乾淨之身,他們三個國家以前也是一個國家,那個國家叫晉國。

晉國!一個很大地國家,當時可以與楚國抗衡,甚至比楚國還強大。後來被他們的祖宗三家分晉把晉國給分裂了,變成如今的魏國、韓國和趙國三個小國家。

自己都有道德人品問題,還有什麼理由去攻打齊國呢?

其實!只是找一個藉口,透過戰爭來發戰爭的財。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這意思!

別人想欺負你,都能找到理由、藉口。

這一年!宋國也發生了情況。也是面臨著一樣地情況:老君王駕崩,新君王即位。其實!內幕不止這麼簡單,其中還有“戴氏取宋”的內容隱藏在裡面。

表面上!是宋氏子孫承襲了爵位(君王的位置),其內幕卻是,戴氏的子孫做了君王。名字沒有換,而質換了,君王被人調包了。

其實!在上一代的時候,也就是死了的那個君王,就已經被戴氏給架空了,名存實亡。戴氏為了不引起國際、國內動亂,才沒有改名換姓,繼續沿襲這個君王的名字。

這就是歷史上“戴氏取宋”事件。

戴氏取宋,在正史上沒有記載。但是!事實是無法掩蓋的。在另外一本史書上,有著明確地記載。

所以說!篡改正史是沒有用的,人民的口口相傳,是無法封鎖的。

而在中原動亂不安的時候,西邊的秦國卻在悄悄地崛起。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而在去年,也就是公元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來迎娶秦孝公的女兒,與秦國聯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