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公子牧場這邊,牧場上是無法發展農業的,只能放牧。而放牧,是容不下別人的,白圭一家就夠了。
平時的牧場裡,至少有兩千匹左右的話。要是北方有販馬的過來了,買下這些馬,牧場上的馬就更多。
牧場上屯積的馬匹太多的時候,又採取上次的辦法,分批放牧。平時把馬栓在馬棚內,吃人工割來的草料,每天定時放一部分馬匹出來活動。
所以!牧場上容不下別人來放牧的。
而發展農業,只有靠北方的大山,在山坳裡種植旱地作物。就跟趙女一家人一樣,只能種旱地作物,無法種水稻之類的作物。
因為地理的原因,所以!沒有人願意遷徙到這裡來。相反!都願意遷徙到臨泉城堡那邊去。
其實!大山腳下一直到趙國邊境,都是可以發展農業的。
以前的時候,在蘭公子還沒有倒黴的時候,這裡的人口也很密集。牧場那邊,還有一個小集鎮。集鎮上,一樣有北方來的商賈。
這個集鎮,跟陰山鎮一樣,是個貿易中心。趙國的商人,通往那個關卡,直接與北方的商賈進行貿易。
後來蘭公子被人陷害了,上面的居民被殺了不少。其他人!不是被趕走了,就是呆不下去自動搬遷走了。慢慢地!這裡就廢棄了。
現在!要想把這裡再振興起來發展成為貿易中心,已經是不可能了。沒有了貿易,也確實養活不了多少人。
現在的牧場內,除了養馬的一百多人外,就趙女一家人,總共只有兩百人不到。上次有近兩萬匹馬的時候,才五百多人。忙的時候,也不超過一千人。
怎麼才能把這邊的人口發展起來呢?
白圭頭痛了好長時間,就是想不出好辦法。
放開賦稅,讓願意遷徙來的人,多少多少年沒有賦稅,鼓勵他們開荒種地,把牧場通往趙國的這條古道開發出來。
然後!在這裡開發以馬匹為交易中心的貿易市場。以販馬為主,其他商業為輔。
臨泉城堡那邊,是以商品為主,兼營馬匹。
是在這裡建起專門的馬匹交易市場,能不能成功呢?北方人願意不願意把馬販運到這邊來呢?
很顯然!不管北方人願意不願意來,周地的人是絕對願意來的。
臨泉城堡那邊的馬匹交易,無法取締。因為!馬是重要地交通工具,無論是北方人來臨泉做生意,還是周地的人去臨泉做生意,都離不開馬。
周地的人去臨泉做生意,一般都是用少量的馬拉馬車過去,再購買大量的馬,馱著貨物回來。只有這樣!才能多買馬匹。
馬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對於周地的人太重要了。馬!太值錢了。
所以!臨泉城堡的馬匹生意,是無法替代的。
草原人把馬匹販運到臨泉,路途短,成本少。所以!願意便宜買。而周地的人到了臨泉,可以買到便宜的馬匹,自然是願意來臨泉買了。
但是!周地的人從臨泉買到便宜的馬匹後,運回到周地,成本也是很大的。他們在臨泉要交賦稅,經過陰山鎮到中山國來一樣要交賦稅。再過境到趙國,又要繳賦稅。一路賦稅下來,成本就大了。
如果在蘭公子牧場內建立馬匹交易市場的話,就少了臨泉的賦稅和中山國的賦稅。趙國的賦稅,由他出面代交,又能少許多。
小商販的賦稅肯定重,而大商販交的是年稅,自然是輕。
鼓勵北方的馬販子把馬運到蘭公子牧場這邊來,保證他們馬匹的價格比臨泉貴些,應該是有人願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