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雖然只是一個文藝官員,卻能對當今形勢有個很透徹的看法,她就認為大漢經歷了兩年的經濟發展,一派繁榮景象,人們太過於安逸了,所以必須來一場戰爭。
透過研究發現,在劉協統帥全軍征伐諸侯的三年時間裡,洛陽經濟的增長率,是劉協登基以來另外九年增長率的總和。
所以說戰爭既有它負面的一面,也有它正面的一面,它能解決很多的就業崗位,凝聚民心,帶動內需等等。
聽完蔡琰的觀點,劉協問:“所以你是同意朕出兵倭人島咯?”
蔡琰說:“是的陛下,臣妾的觀點是可以,但是臣妾不明白,周邊覬覦我大漢的小國很多,而倭人島需要遠渡重洋,對我大漢沒有絲毫威脅,陛下為何要捨近求遠呢?”
劉協曰:“邪馬臺和狗奴國,這兩個國家都來求救了,要朕出兵。早在光武皇帝的時候,這倭人島就有使臣來朝貢稱臣,等同與是咱們大漢的藩屬國。你說藩屬國有了糾紛,咱們這宗主國能不出面嗎?”
蔡琰曰:“陛下言之有理,不過……”
“不過怎麼了?”
“臣妾不敢說。”
“但說無妨,朕赦你無罪。”
“那臣妾就說了啊,陛下早幾年就預備著建造大型海船,好像早就知道了有這一天的到來。”
劉協曰:“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也。”
“陛下真的是料事如神啊。”
劉協便摟著蔡琰,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飯便乘坐馬車前往北宮勤政殿。
到了勤政殿,早就有文武百官在等候了。在劉協的後宮眾多妃子中,有好幾個也都在勤政殿裡一起議政。
劉協登基以來,就打破了後宮不得干政的規定,有大臣反對,所老祖宗的規矩不能破。劉協則說:老祖宗的東西就是用來打破的,否則社會無法進步!
劉協推行了很多新政,漸漸的臣民們也就都能接受了。
在議政的這些後宮中,武官有顏兒,文隱,夏侯玲和呂綺玲,文官有蔡琰,貂蟬和鄒媛。
卻說劉協在龍椅上坐定,小羅子尖著嗓子喊道:“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還沒等大臣奏報,劉協便擺了擺手說:“其他事宜先擱一下,咱們今天先要說的事情,各位臣公恐怕都已經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了點吧?沒錯,就是出征倭人島!邪馬臺使臣可在?”
兩名倭人站了出來,一人跪曰:“卑臣難升米,邪馬臺國使者。”
另一人跪曰:“卑臣都市牛利,邪馬臺國副使。”
二人齊聲曰:“參加天朝大皇帝陛下,萬福永昌!”
劉協曰:“都起來吧,賜座。”
二人起來,在邊上坐下。劉協問:“說罷,你二人來我大漢,所為何事啊?”
難升米站起來,行禮曰:“啟稟大皇帝陛下,卑臣二人奉我邪馬臺女王卑彌呼旨意,前來朝貢。”
“朝貢?”劉協笑問,心道:你到不先說求救,卻要先說朝貢一事,便問道:“說說看,你二人帶來了什麼貢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