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等人帶了一頂雙人轎,扶著劉協上轎,一路往皇宮趕。
轎中,王允曰:“以曹操牽頭,匯聚了十七路諸侯,正在密謀一個月後進犯我洛陽。”
“十七路?哪十七路啊?”劉協問,在他的記憶力,原史中是有十八路諸侯的,與190年聚集在一起進犯洛陽的,這次由於劉協給他們封官封地,本想多穩住他們兩年,想不到,他們還是坐不住了。不過怎麼比原始中少了一路啊?
他這麼想著,小字典立刻回答他道:“這次少了涼州刺史馬騰。”
原來如此!馬騰在涼州,和曹操他們很難溝通,這是其一,再者馬騰已經與前年便和朝廷達成了共識,表示順從朝廷,而且還讓馬超入京伴駕,所以馬騰是無論如何不會和曹操等人為伍的。
且聽王允曰:“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徐州刺史陶謙。”
原史中,十八路諸侯是討伐董卓的,現在十七路諸侯居然要討伐我大皇帝劉協,真是可笑至極!便問:“他們討伐朕,師出何名啊?”
王允曰:“曹操發矯詔,說陛下是竊得皇位,幽禁弘農王在靈寶,並依次唯有召集天下英雄討伐陛下,還政於弘農王。”
劉協怒道:“是誰走漏了風聲,讓他知道弘農王的住處?可惡!”
“陛下,請恕臣多說兩句,”王允說道,“這弘農王是一大隱患啊,一日不除,陛下可就一日不得安穩啊。況且我漢室血統,就只有弘農和陛下二人,只要除了弘農,剩下陛下一人,曹操等叛臣就沒有理由再造反了。就算他們一意孤行,那也是師出無名,不會得到天下百姓支援的。”
劉協不說話,王允問:“陛下?”
劉協說道:“手足之情,朕心不忍。司徒以後再也不要提這事了,回頭你安排人將弘農王轉移一下。”
“老臣已經在辦這事了。”
“那你說,把弘農王安排在什麼地方最安全?”劉協又問。
王允曰:“老臣勸陛下殺了弘農王,但是弘農王不忍心殺,既然如此,那老臣覺得,不如以恩澤惠之,將其接入宮中居住,派人時刻監視,這樣比放逐在外,來的更安全。”
劉協想了想,說:“沒錯,朕之前擔心他覬覦皇位,故將他逐出宮去,豈不知讓他住在宮中,反而還是最安全不過的!朕也要讓他見識一下,朕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如此甚好,”王允說,“那回頭老臣就去安排。”
劉協點點頭問:“張繡是怎麼回事?”
王允曰:“前年漢軍討伐長安,亂軍中殺死了他叔叔張濟,他便逃亡在外,後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劉表安置在宛城。而這宛城就在洛陽和荊州的中間地帶。
“曹操本要連線劉表一起造反的,可是劉表卻以圍剿山賊沒空為由沒有參與叛亂的活動。曹操便連結了這張繡,張繡便蠢蠢欲動,集結了五萬的烏合之眾朝我洛陽進犯而來。”
劉協冷哼道:“張繡,這不成器的東西!”
心道:原史中,可是曹操玷汙了他嬸嬸鄒氏的,他居然和曹操攙和在一起。不過那是原史,真實的歷史已經被他劉協給徹底改變了,曹操死都不會和鄒媛有交集的!
“你覺得,咱們應該怎麼對付張繡?”劉協知道王允不會打仗,不過還是問了一句。
王允曰:“派大軍徵繳,一舉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