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獎令上,大皇子宋思明居然榜上有名,理由是作為人質,他很好地完成了迷惑忠親王的任務,同樣是為平叛出了力。想象一下大皇子在戰龍大營中好吃好喝好玩,居然也成了平叛的功臣,不得不讓諸位大臣感嘆,幹得好不如生得好,誰讓人家有個牛逼的老爹呢。
按照聖獅帝國法令,皇子成年之後可封郡王爵,可如果再想進一步擢升爵位,那就需要為國為民立下功勳,並不是聖皇想怎麼封就怎麼封的。比如說當年的宋星海,成年之後就是郡王,但由於他碌碌無為,爵位便一直原地踏步。直到後來開始嶄露頭角,才一路升到現在的親王爵。
聖皇的幾個兒子,一直沒有什麼立功的機會,按理說立軍功是最容易的了,可是最近幾年風平浪靜,又沒有什麼大的戰事,聖皇也不好厚著臉皮將自己的兒子往軍隊裡塞,沒有仗打,你讓兒子往去軍隊幹什麼?想要軍功也不能這樣,吃相太難看了。
這次平叛,對於大皇子來說也是個好機會。他只需要去戰龍的營帳裡待兩天,就踏踏實實收穫了一份功勞。
大皇子宋思明,平叛有功,擢升王爵,賜號“福”。
埋伏在忠親王身邊的十年臥底羅米,和治安司司長許萬亭一起,共同負責十萬城衛軍,許萬亭為統領,羅米為副統領。對於許萬亭來說,從這是他仕途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城衛軍比起治安司來,可就更為重要了。一個這是正規王師,一個是警備部隊,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他同時也明白,副統領羅米才是真正的聖皇心腹,他雖然是正職,但凡事還要看這個副手的臉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許萬亭和羅米,都獲得了一個“伯爵”的頭銜。當然,這個爵位不是世襲制,而是終身制的。算是他們為平叛立功後的榮譽封賞。
無論是不是世襲制,有了爵位,他們也就從一名白丁正式躋身於貴族行列了。
五萬王城近衛軍,則交給衛千里統領。同時,衛千里依然是北方暴風軍團的最高統帥,這支百戰之師是由他一手組建而成,他在這支軍隊中的威望是無可取代的。只不過北方暫時無戰事,他已經將暴風軍團的指揮權暫時交給自己的副手,本人則留在帝都,專心負責王城近衛軍的重建事宜了。
皇城禁衛軍作為聖皇的嫡系部隊,其領頭軍官也都得到各種程度的封賞,戰死的那五千精銳以及那三千銀羽騎士,全部追封“男爵爵位”,並且厚恤家人。那位在戰鬥中犧牲的銀羽騎士老魏,終於可以一圓他的“貴族”夢了。
跟隨聖皇一起留守皇城的諸位大臣,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只不過,他們只是打醬油的角色,和那些重要的功臣相比,封賞的力度就不是那麼大了。
當然,有獎就有罰。那些臨陣脫逃的貴族老爺以及大臣,聖皇也不會對他們客氣。事後該革職的革職,該削爵的削爵,誰讓你們在關鍵時刻連自己的主子也不管了,只顧自己逃命呢?如果連這也能容忍,那聖皇的脾氣未免也太好了。
恩威並施,賞罰分明,一個好的上位者,必須做到這一點。聖皇顯然將這兩種手段拿捏得恰到好處。
政變過後,帝都的大部分勢力重新洗牌,有人家道中落,有人趁機崛起,這也是千百年來不變的戲碼了。紛紛擾擾混亂了十幾天,才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秩序。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場政變對他們也沒什麼影響,等到一切風平浪靜,生活還是一樣的生活,沒什麼不一樣。
只是對於宋立來說,變化還是不小的。
對於嘉獎令上的不公正待遇,不少人為他鳴不平,但宋立卻並沒有放在心上。聖皇大人對於明王府的忌憚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這樣的結果在他意料之中。以這老傢伙未雨綢繆,精於算計的習性,他要是不做點什麼,那才奇怪呢。
宋大官人身上隱藏有帝火這種神器,他的的終極理想根本就不是聖獅帝國這樣一個國家,而是做整個大陸的至尊強者。所以聖皇這點小九九,他壓根就覺得很無聊。當然,聖獅帝國是他的根,這裡有他的父母親人,他的朋友兄弟,以及知心的愛侶,他也並不準備放棄。以宋立的個性,如果聖皇真的拿他們開刀,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反擊。
&n稀罕呢?以他現在的煉丹水平,完全可以憑藉丹藥硬生生培養出一批胎息期以上的高手,組成像藍盾騎士團那樣的大殺器。榮親王府和他的小明王府不是有兩千名侍衛的名額嗎?ok,把這兩千名侍衛全部催生成高手,組成兩支精銳騎士團。在嚴格的訓練之下,兩千名胎息期以上的高手,可以爆發出多大的戰鬥力?看看藍盾騎士團在皇城之下對於普通騎兵的優勢就知道了。
真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這兩千名高手騎士,足以在帝都殺進殺出,讓那些什麼城衛軍近衛軍束手無策。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若)
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